关键字  
首页 >> 科技频道 >> 种子品种 >> 正文
 

2017年国家初审通过水稻品种简介--晶两优1125

(发布日期:2017-4-25 9:52:06)
浏览人数:
品种名称:晶两优1125
申 请 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文山州农业科学院
育 种 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云南省文山州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晶4155S×R1125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4.2天,比对照F优498长1.7天。株高113.6厘米,穗长23.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7万穗,每穗总粒数209.4粒,结实率81.1%,千粒重23.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8、3.2,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4%,长宽比3.0,垩白粒率12%,垩白度2.1%,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0.8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1天。株高124.8厘米,穗长24.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3万穗,每穗总粒数217.8粒,结实率83.1%,千粒重22.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2、4.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7级;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1%,长宽比3.1,垩白粒率13%,垩白度2.0%,胶稠度7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3%,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8.5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7%;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65.9千克,比F优498增产3.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2.2千克,比F优498增产3.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2.3千克,比F优498增产3.9%。
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7.9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7%;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83.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5.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8.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0%。
栽培技术要点: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1.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早播,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秧田亩播种量8~1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2.水育秧秧龄30~40天,插植规格20厘米×26厘米,亩栽1.25万穴,每穴插2粒谷,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3.需肥水平中等,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一般亩施纯氮10-11千克,氮、磷、钾用量比例为1∶0.5∶0.7,重施底肥(氮肥70%作底肥,30%作追肥),早施分蘖肥,忌后期偏施氮肥。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忌断水过早,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4.坚持强氯精浸种。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稻瘟病常发区注意防治稻瘟病。
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1.适时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0.75千克,每亩秧田播种量8~10千克,稀播培育壮秧。2.秧苗叶龄6叶左右移栽, 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插植规格20厘米×26厘米,亩栽1.25万穴,每穴插2粒谷,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3.需肥水平中等,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一般亩施纯氮11-12千克,氮、磷、钾用量比例为1∶0.5∶0.7,重施底肥(氮肥70%作底肥,30%作追肥),早施分蘖肥,忌后期偏施氮肥。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忌断水过早。4.坚持强氯精浸种。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搞好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稻瘟病重发区要注意防治稻瘟病。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1.本栏目为纯公益性栏目,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若单位或个人不同意刊载您的信息请速与本站联系, 我们将尽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删除。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农资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为资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371-63563137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