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呼吁尽快取消优惠政策:长痛不如短痛
有的提出步子不宜过快:企业还需适应
有的认为不应取消优惠:担心成本大升
按照入世承诺,从今天开始,中国将如期对外资开放化肥的批发和零售市场。与此同时,化肥行业市场化进程也将稳步推进,化肥价格调控机制改革已箭在弦上。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家新的产业政策何时开始取消优惠?先取消哪部分优惠?进口关税暂定税率是否会调整?何时和如何调整?等许多的不明朗,使得明年的化肥市场充满了悬念。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化肥企业的心态并不十分一致,而且出现了3种不同的声音。这包括:呼吁国家尽快全面取消优惠政策、希望逐步取消优惠政策和不希望取消优惠政策。
主张国家尽快全面取消优惠政策和放开市场的企业是基于以下的理由:在享受和执行国家化肥行业政策上,一方面上游的优惠政策,如油煤气电运税等本企业一分钱都没享受到,折算成效益,吨尿素相对成本高于其他企业200~300元;另一方面下游尿素的销价又是国家限价,国有企业无法灵活操作。而许多厂一方面是优惠政策照单享受,尿素销价上又灵活操作,所以,造成了化肥行业内有的企业是两头讨好,有的企业是两头吃亏。既然有企业无法通过自身努力而改变的政策因素在内,而且是否能享受到优惠政策导致的成本差距是那么的大,使得企业无论怎么努力,还不如去享受优惠政策来得快、来得多,那么要放开就尽早放开,大家扯平。取消化肥优惠政策,化肥行业虽有阵痛,但不可避免,长痛不如短痛。
第二种声音是希望逐步取消优惠,而且以两年时间为最佳。这样的企业在国内的化肥企业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大。他们的想法是,市场化、取消优惠是迟早的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势所趋。但是步子不宜过快,要稳步推进。其实这也与国家和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的想法不谋而合。之所以会有如此的想法,这些企业说得也很明白。取消优惠后成本必然会大幅上升,导致化肥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这无论是对化肥生产企业还是对农民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市场的反应会滞后一些,导致企业成本的上升不一定会很快带来价格的上升,对此,企业就需要适应,今年6月份以后的化肥价格持续低迷就让企业苦不堪言。而价格即使上升了,也不一定给企业带来好的效益,生产成本增加推动价格上升,一旦受到需求的制约,企业的利润肯定会下降,甚至亏损。届时企业大量死掉,市场平衡会被不断打破。另外,也有企业认为,长期以来由于化肥生产企业涉及三农,不少企业一直享受着国家的优惠,造成了不少企业对这些优惠政策的心理依赖,而且不容易轻易消除。一旦改革的步子迈得快了,会使不少企业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对此,企业也需要适应。
第三种不同的声音是不希望取消优惠。他们的理由是,无论是优惠电价的取消还是优惠铁路运价的取消,都对优惠政策落实得相对好一些的企业产生重大打击,这样会导致企业成本的大幅上升以及亏损,对行业的健康发展不利。
为什么同样是国内的化肥企业,对于市场化却出现了不同反应呢?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一点一点地像雪球似的滚动发展起来的企业与由国家一次性投资的企业,由于抗风险能力不同,对这个市场化改革的敏感程度肯定不尽相同。
其次,所处地理位置和距离消费地以及原料产地的远近不同,也使企业对市场化的敏感程度不同。产地销的企业,由于可以通过汽运,自然对铁路运价上涨的反应不会特别大;而运距长的企业,铁路运价的上涨将成为其成本上升的重要推动因素。离原料产地远近不同也是造成企业有不同反应的重要因素。
此外,管理水平的不同也直接影响到企业对取消优惠后各种涨价因素的消化能力和承受能力。如新建的大型企业以及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对市场化改革的敏感程度就小,喊得也少;而靠国家资金支持的、包袱重的企业以及装置规模小、没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喊难的就多。
当然,这也不能排除铁路运价优惠的取消对大企业影响较大和电价优惠的取消对中小企业影响较大的这些客观因素。
从目前的情况看,化肥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势不可当。记者发现,已经有不少企业在从自身找突破,来尽量化解取消优惠政策后可能导致的成本上涨因素。既然气价、煤价以及运价都是化肥生产企业所无法掌控的,那么就搞热电联产,上自备电厂。据了解,已经有一些企业在项目建设或实施技改时,就配套建设了自备发电机组,实际电力成本只有0.1元/千瓦时。而且这些企业大多采用同步电机和蒸汽驱动透平等节电设施,吨氨耗电一般只有1100千瓦时,使其吨氨电力成本只有110元左右。
也有的搞“以副养肥”。据说在化肥行业,单独生产化肥的企业已经为数不多,为了避免一条腿走路,不少企业在搞醇肥联产,还有的甲酸做到了亚洲第一,有的搞起了造药业。同时,有相当一部分中小肥企正在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奋力开拓精细化工产品领域,同时做精做强复合肥产业,在特色肥上狠下功夫,为自己进一步开拓生存空间。
还有的在搞联储。有消息称,由于对明年的化肥市场心存顾虑,许多化肥企业一改以往自储化肥的做法,而是与流通企业联合储备化肥,尽量减少库存。具体就是与大客户共同建立销售网络,形成销售联盟,并与中农、中化等大型农资经销商开展联储联营活动,以在明年尿素供大于求之时增强搞风险能力。
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从记者的采访和观察中还是能够感觉到,面对化肥市场的开放,大多数企业还是能够以积极和平和的心态来应对。
对于化肥企业来说,今天是一个分水岭。国外化肥批发零售业准入中国市场,意味着饱经历练的化肥企业面临新的挑战。国外企业雄厚的资金优势、灵活的营销方式和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以及国家优惠政策的逐步取消,无疑将对国内化肥生产企业形成强劲的挑战态势。而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发展起来的国内化肥企业应该如何判断即将到来的完全市场化的发展格局?如何才能在外资进入后所形成的新的竞争态势中胜出?不同类型的企业应该如何在这种市场的变革中找到机遇,应对挑战?这是目前所有化肥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作者:郁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