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种业航母的重要性固然毋庸置疑,但组建的过程远非人们想得那么简单。种子公司不是靠短期能够壮大起来的,因为育种的周期十分漫长,玉米、小麦和水稻的新品种从开始研发到大面积推广需要一二十年周期,蔬菜新品种培育也需要10年左右。短期内,我国种子公司很难成长起来。而且,兼并重组应该是企业自身行为,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选择并购对象,而不是由政府指定去兼并哪一家企业。
本报记者王超报道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照搬美国经验的种业新政又能给产业带来什么变化?
4月18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浮出水面。《意见》指出,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18.971.50%股吧]有效供给。
从内容看,《意见》确实直指我国种业的各种弊端,同时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例如,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加大对企业育种投入、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创新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完善种子储备调控制度、严格品种审定和保护以及实施种子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
不过,在一些专家眼里《意见》有点急功近利了。其中最受争议的一点就是推动种业的兼并重组。
“《意见》的本意是想照搬美国经验,通过组建几家所谓的种业航母,来与跨国公司抗衡。但‘洋经’不一定在中国行得通。”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组建种业航母的重要性固然毋庸置疑,但组建的过程远非人们想得那么简单。郑风田表示,种子公司不是靠短期能够壮大起来的,因为育种的周期十分漫长,玉米、小麦和水稻的新品种从开始研发到大面积推广需要一二十年周期,蔬菜新品种培育也需要10年左右。短期内,我国种子公司很难成长起来。
不顾种业发展规律,强行将企业捆绑在一起,反而会起到反作用。“我国种业存在一些很有竞争力的小型企业。这些企业被中种集团兼并,很可能会让其失去活力、失去研发积极性,其结果很可能是大而不强。这在我国钢铁行业已经得到了验证。”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兼并重组应该是企业自身行为,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选择并购对象,而不是由政府指定去兼并哪一家企业。
“即使我国几个种业集团顺利组建成功,也不见得会有利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因为,公司越大,追求的利润越高。美国几大种子集团面向的是国内农场主和国际市场,这些客户都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而我国粮食种植还处于小农户阶段,农民议价能力和支付能力都极其低。组建种业航母反而会减少行业竞争,最终可能导致农民买不起种子。”郑风田说。
“洋经”水土不服,我国还需要找到一条符合国情的道路。郑风田表示,多年以来,我国的科研院所已经积累了很多大田作物种子的研发经验,而且大多都是国家支持项目。国家不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科研院校的优势。
“国家应该每年给大学和研究机构投入大量的经费,让他们去育种。科研机构育出的种子低价卖给种子公司,种子公司繁育后低价卖给农民,整体改进我国的粮食安全水平。也就是说,我国大田作物种子的育种体系应该是公益性的育种体系。”郑风田说。
赵刚则担忧,科研机构不了解市场需求的短板恐怕无法弥补,科研成果将难以转化成生产力。对此,郑风田建议,我国可以走“科研机构+市场化公司”强强联合的模式,两者各负责一个领域,各占一部分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