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农资网
网站导航
账号 密码
位置:首页 >> 化肥市场
化肥产业和谐之路多远?
时间:2008-10-31
张福锁教授在今年5月份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举行的国际肥料工业协会第75届年会上说,“给我颁发了“2007年度国际作物营养奖”,奖励我在提高肥料效率技术研究上的创新。颁奖大会上,各国代表对中国化肥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们担心中国氮肥产业高速发展,产能如此之高,会搅乱世界化肥市场,所以我的报告就是《中国化肥的高速发展对世界化肥工业的影响》。我对他们说,颁给我这个奖我很高兴,但这也是中国的悲哀!因为我们化肥快速发展、不合理施肥引起他们不安,所以想让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一奇迹的背后,我国化肥工业功不可没。但在施肥增产的同时,我国面临着耕地质量持续下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在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的严峻形势下,化肥应该如何既实现粮食增产,又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呢? 八月中旬,在“第九届全国肥料双交会”上,中国农业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张福锁做了精彩演讲,为我们点破了化肥与土壤、粮食之间矛盾的关键点。 粮食高产的代价有多大? 张福锁教授说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解放后,党和政府花了50多年的时间,终于解决了粮食自给的难题。我国在1998年曾经自豪地宣布,中国不再是饥饿的国家,我们可以粮食自给了。所以,当时有人说“我们三年不生产粮食都够吃”,但到了2003年,我国库存粮食的70%—80%已经吃完了,粮食安全问题引起党中央、国家院高度重视。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略有回升。但能不能回升到我们的需求水平之上,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十分关心的问题。但是我觉得很难,因为我国人口还在增长,而耕地逐年下降。 根据对世界以及中国农业形势的分析,我国未来的农业只能依靠科技,保障食物安全、生态安全与农民增收,走现代集约化的可持续农业之路。 回顾一下我们50年走过的路,可以看出化肥用量增长较快,灌溉用水增长较快。这说明50多年来,中国农业走过了一条高投入、高产出、高速度、高资源环境为代价的路子。我们解决了粮食自给的问题,但是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今天,我们首先面临资源严重不足,生态环境负债极高,农民收入和组织化程度非常低,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仍不够等一系列问题。比如说,我国水资源排在世界121位,被列为13个贫瘠国家之一,而美国粮食总产量跟我国不相上下,但美国的粮食只用了17%的水,我国却用70%的水来灌溉,灌溉用水成为我国缺水的重要因素。 化肥工业的处境有多难? 张福锁教授说,现在,化肥在我国粮食增产中发挥了50%的作用,也就是说,我国粮食生产基本靠水和肥换来的。今天,不管是氮肥还是磷肥,中国在世界上的贡献率都超过50%,也就是说,中国现在真正是世界第一化肥生产消费大国。而国际上的化肥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增长速度下降,我国化肥总量现在超过了西方国家,还呈大幅度增长之势。我们预测,在未来的5年,全球60%的化肥由中国生产。也许我们感到很自豪,中国有能力生产这么多化肥。但大家很清楚,化肥是一个高耗能、高资源环境代价的产业,西方把很多化肥厂都关掉了,现在60%的化肥要由中国来生产。为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应该需要这么大的化肥产业,但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我国化肥产业又必须保持发展。 在90年代,美国有一位专家曾发表了《谁来养活中国》一文,结果引起全世界的所谓“中国威胁论”。他的观点是,当时中国因为耕地下降难以养活自己,将要在全世界范围购买粮食。但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在全球大量买粮食会造成粮价大涨,那些非洲国家很穷,因而会买不起粮食,以致全世界饥饿的人口会更多,所以中国威胁到世界稳定。中国政府与他经过10年辩论,表示我们可以采取政策,让耕地面积不下降。10之后,他发表另一篇文章,说“你们即使采取世界上最严格的保护政策,你们还是养活不了自己”。为什么?他说,你们水资源短缺,而肥料的生产潜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再增加施肥也不能增产,那你们粮食从哪里来?他认为,中国还是养活不了自己。 近年来,我国化肥用量一直在大幅度增长,但粮食总产近10年没有大幅度的增加。比较1977年—2005年,我国化肥使用量增长了700%,而粮食增产71%,同时,种植面积下降了13%。很明显,我国化肥用量增幅确实很大,但是农作物产量却没有相应增长,我们的养分效益持续下降,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污染非常严重。 滥施肥料到底多严重? 张福锁教授说,我们通过对全国1333个实验地调查,发现氮肥利用率平均27.5%,比80年代有所下降;我国磷肥利用率也有所下降,钾肥利用率略有下降。由此看出,我国粮食作物的肥料利用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我们再算一下养分效率,发现养分用量急剧上升,但是单位养分生产的粮食大幅下降。我国在国际上属于“高投入低产出”状况,产出低于印度,远远低于日本、韩国,而我们的投入量全世界最高。为什么?原因之一就是,施肥不合理,尤其是在高产地区,我们施用的养分严重过量。我们在华北平原对小麦、玉米做了大量调查发现,以1公顷小麦用250公斤的氮肥作为标准(在欧洲一般都是180公斤),发现90%—92%的农户施肥过量。原因之二就是,环境来源的养分数量非常大,这是我们没能想到的。我们对华北平原作了一个详细的分析,发现大气沉降的氮,每公顷达到60—80公斤,相当于作物1年所需养分的30%左右。也就是说,作物吸收的养分30%可以从大气中来,农民根本不知道,所以他还在按习惯大量施肥。 一位美国教授发表了《施肥到死》一文,其中有一句话说“中国一直没有减少氮肥用量的打算,甚至非常坚决地强调还要增加氮肥的使用量,因为中国需要粮食”。美国一位著名教授做了一个实验,每年每公顷耕地沉降10公斤氮,经过20年后,25%的物种没有了,尤其是双子叶植物都会死亡。所以英国议会通过了一个法律,规定英国的氮肥沉降量不能超过20公斤。中国的沉降量是多少?华北平原每公顷是60——80公斤,咱们的作物能不死吗?第三,经过20年的大量施肥,土壤里养分大量累积。我们对华北平原140个农户调查发现,每公顷累积氮280公斤,相当于一季作物需要200多公斤,土壤里面就累积了280公斤。当然,并非所有地区的耕地都有这么高的累积量,但从被调查地区可以看出全国整体上存在养分过量的问题。第四,农民把有机肥当成土壤改良剂,不去算到底有多少养分带到土壤里面去了。在山东寿光,我们发现60%过量的养分来自有机肥,40%来自化肥,所以,我们经常说化肥施用不合理,是因为我们有机肥施用更不合理,但有机肥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第五,我们施肥不是根据作物的生长规律来施肥,就像我们养孩子一样,不是按孩子的生长规律,而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他一辈子要吃的食物喂进去了。我们一次把作物所需60%—90%的肥料全部施进去,但那时候作物所需养分非常少,这时就会发生抑制作物生长的情况。我们在玉米上发现,施肥太多,苗反而长不起来,少施肥反而长得更好。 高效施肥的出路在哪里? 张福锁说,我们认为,合理施肥就必须考虑所有的养分资源,必须进行综合管理。现在不是养分不够,而是养分分配不合理,造成肥料养分没有发挥他的潜力。土壤里累积的养分没有利用,更没有把环境里的养分考虑进去;化肥用量大幅增长,但作物产量没有大幅度增长。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用好所有的养分资源,减少环境的污染。采取多学科的手段,同时提高养分效率与作物产量。我们的目标是:作物高产、养分高效、环境安全,而不仅仅是为了生产更多粮食。 首先,我们要生产足够的粮食,但绝不能浪费那么多养分。因为浪费养分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养分资源的综合管理。怎么进行综合管理?就是我上面说的,我们必须考虑土壤养分、环境养分,用好化肥。第二,不能光讲化肥的使用,应该考虑多种养分资源,考虑各种营养元素,考虑各种技术措施,尤其是栽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要考虑用政策引导农民用好技术。作物养分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据作物目标产量来确定到底需要多少养分,土壤与环境能供应多少养分,减掉土壤和环境里的养分后还应施多少肥。有了这个量之后,再进行分期调控,根据作物生长规律进行调控,把肥料的有效养分用到效益最大的时期,这样才能做好合理施肥、科学施肥。我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在华北平原做的养分总量控制研究发现,氮肥施用到一定量,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施肥,产量就不增加了。但实际情况是农民平均施肥量超过了最佳需求量几倍。这样带来的后果是,向环境里释放的养分量非常大,而产量没有增加。分期调控就是必须把有效的肥料用在生长最快、效益最高的时候。我们在山东惠宁对460个农户做的调查结果显示,460个农户在小麦上平均每公顷用了425公斤的氮肥,超出标准量近200公斤(如表一)。 靠肥增产的潜力有多大? 我国肥料问题引起了国家高度的重视,每年国家光给化肥工业的优惠就是400多亿元,国家还拿出了10多个亿来帮助农民搞测土配方施肥。现在,全国将近1300县搞测土配方施肥,对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我国面临的挑战仍然非常大,我们不仅仅是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下去,更重要的是用更高、更好的技术对养分进行综合管理,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减少污染,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在改革开放的前十年,我国化肥施用量从每公顷100公斤增加到183公斤,粮食产量跃上一个台阶,从每公顷3吨增长到4吨。改革开放最近12年,化肥用量增加了100公斤,但产量仅增加0.3吨(如图一)。下一步要增加到6吨,靠施肥还能实现吗?我国现在1公斤养分生产27公斤粮食,法国1公斤生产87公斤粮食,美国1公斤生产47公斤粮食,所以我们的潜力非常大,但我们必须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及养分效率。举一个例子,华北平原的农民每公顷平均用800公斤的氮肥生产6吨玉米,氮肥的利用率是15%,但我们研究时可以每公顷用将近1000公斤的氮肥生产18吨的玉米,氮肥的利用率
[ 上一条] [ 下一条] [回主页]
版权所有:农资网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豫B2-20040053
服务热线: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