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降解地膜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应用“高时控”氧化生物降解技术生产的降解地膜,已先后在甘肃、内蒙、新疆等地进行了大田试验和应用,使用面积达到20多万亩,取得了极为突出的成效。这是记者从9月17日举行的赤峰市降解地膜推广应用观摩会上了解到的信息。
据了解,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来,中国的地膜生产和使用均位居世界前列,成为除化肥、农药、种子之外的第四大农业生产必需品,对粮食增产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地膜是一种由聚乙烯加抗氧化剂制成的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可长期在土壤中存在,造成危害极大的“白色污染”。为此,在“八五”和“九五”期间,国家将“可控降解聚乙烯塑料地膜的研究开发”列入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在光降解地膜的研发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无法彻底解决地膜污染问题,以及成本过高等因素影响,一直未能大面积推广应用。
据介绍,由新加坡国际大学博士陆海荣研发的高时控氧化生物降解技术,经过4年系统研究和大范围的实验室和大田应用试验,对近百种配方地膜的降解时间进行了研究,采用暴晒的方法对地膜的降解时间进行了排列,选择合适的配方再进行大田示范试验,找出暴晒降解时间和大田实际应用降解时间的关系,由此掌握了地膜降解的时间控制性。经多省市农田的应用,地膜降解效果十分明显。
赤峰市农牧局副研究员陶振远告诉记者:赤峰市这几年在降解地膜的推广应用上花了很大的力气,降解地膜使用面积逐年增加,今年已达到12万亩。新疆农科院土肥所主任孙九胜在观摩会现场激动地表示:现在已经是9月份了,地里的降解膜已经有一部分降解了,膜的拉力已经没有了。再过一段时间农产品收获以后,还要进行翻地,降解膜就会变成碎片,在土壤中被微生物进行再一次的分解。冬天还会下雪,有了水分以后,它还会更进一步降解。这次到赤峰市通过现场学习、交流,我们也要把这种降解地膜引进到新疆。
赤峰市的多位种粮大户介绍了他们使用降解地膜增产增收的情况。来自新疆、内蒙、河北和广东的科研院所和农技部门的专家以及种粮大户60多人参加了观摩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