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化肥
往年这个时候,正是钟山区大地社区村民何光芝种玉米、栽洋芋的时候,然而今年,她却在大河民润合作社的葡萄地里除草。今年,她不再种庄稼了。原来,钟山区结合区位优势,实施城郊型农旅一体化建设,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开始种牡丹、栽竹子、种蔬菜……
“土地全部流转给合作社种植葡萄、牡丹,我们已变成产业工人,以后不种包谷啰!”何光芝说,“以前,家里的10多亩地全部种植包谷、洋芋,每年至少要买6包(每包80斤)尿素才够用,今年最多只买30斤复合肥种点洋芋就可以了。”
位于大桥社区的一家农资销售点,店里摆放着白菜、黄瓜、茄子等种子,各种品牌的化肥和地膜等农资一应俱全。店主邹德举一脸苦恼:“去年这个时候已经卖了3吨多化肥了,今年,生意太差,只卖了1吨。”
农资销售店老板化肥难卖的背后,是钟山区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生动呈现。
邹德举指着对面的山坡说,以前对面山坡上大都种植包谷洋芋,去年下半年后,开始种植牡丹、竹子等,农民不再种包谷,化肥不好卖了。
近年来,钟山区农旅一体化建设以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为载体、为平台。在打造高效农业产业基地、完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的同时,着重引入旅游元素,“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打造钟山都市型农业示范园区。
据了解,钟山都市农业园区结合“3155工程”、“三年绿色贵州行幼”、“决战三年摆脱贫困行动”等载体,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把生态做成旅游,走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与休闲旅游观光、康体养生养老相结合的农旅发展之路,实现产业强、环境美、农民富。
为调动群众的种植积极性,钟山区农技人员下到各村动员百姓,与百姓算好经济账,并对栽种进行技术指导。
近日,记者在大河镇大桥社区、大地社区、大箐社区等地看到,公路沿线的村民们都忙着种植竹子、牡丹、蔬菜等,少了以前的刀耕火种和玉米种植。
今年,钟山区拿出240万元作为农资储备,购买了化肥、种子、地膜等农资,确保春耕顺利进行。“今年,钟山区的复合肥的销量大幅上升,玉米种子销量降低了60%至80%,尿素下降50%。”钟山区生态文明建设局农推站相关负责人何仕帆说,玉米种植需要尿素,而蔬菜、经果林等种植需要的是复合肥,农资销售结构和数量上的变化,充分地反映出钟山区走农旅一体化取得显著成果。
截至目前,全区完成“3155工程”3.059万亩,其中,蔬菜0.35万亩,特色经果0.9684万亩,中药材0.887万亩,茶叶0.235万亩,花卉、苗圃0.5196万亩,核桃0.024万亩,刺梨0.04万亩。
钟山区农旅一体化建设带来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让农资销售店老板邹德举有些措手不及。“我经营的农资店子没有跟上政府调整农业结构的步伐,今年进来的农资有些不符合市场需求。”邹德举说,“今后,将跟着市场走,多进些复合肥、少进些尿素,再进一些花卉、树苗,开一家符合老百姓口味的农资店。”
从农资市场的变化折射出钟山区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三变”的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农旅一体化的建设,彻底改变了老百姓传统的种植习惯,让广大农民变成为产业工人,环境变美了、收入增加了,小康路越来越宽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