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量急速增长引发国内钾肥供大于求,严峻形势下如何合理调节市场供需,保障行业健康发展?中国农资钾肥观察家建议:中国钾肥需要“量出为入”。
2015年末,国内钾肥社会库存量已达到600多万吨,意味着2016年国内供应量将达到1500万吨以上。中国对钾肥的需求主要在农业,而农业需求的增长是一个缓慢而持续性的过程。2015年中国钾肥进口量创历史新高,国内钾肥库存直线上升。可以说目前钾肥市场的“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去年钾肥进口的 “热”。
中国还需不需要进口钾?当然需要。但是在国产钾、回流钾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中国进口钾肥的数量、节奏乃至谈判机制是否需要面向市场化做相应改变?钾肥进口是否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参考国内钾肥企业的意见,对“价格低地”的“奠基人”报以尊重?这需要行业“设计师”的审慎思考。
客观而言,钾肥作为国家战略储备物资,多年来得到政府相关产业政策的扶持。但随着除淡储政策还在执行之外,此前的电价、运价等优惠政策逐步取消,为国内钾肥行业生存带来了很大压力。同时,近年来,化肥产品销售价格逐年下跌,受人工成本增加、原辅材料涨价、企业税负增大、进口钾肥冲击等因素影响,化肥生产企业均已出现亏损或勉强持平,过去独善其身的钾肥行业现在也不能幸免。目前国内供应过剩,进口钾、国内企业竞争激烈,在本已是价格洼地的基础上互相压价,导致国内钾肥生产企业虽未像氮肥、磷肥企业出现亏损,但也只是勉力支撑,生存将受到严重威胁,势必采取减产、减员等一系列防亏止损措施,从而降低国产钾肥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也会造成不利影响。
保住国产钾,才有谈判筹码。中国农资钾肥观察家认为,以国产钾肥为主、进口钾肥为补充,合理安排钾肥进口量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钾肥进口应以国内消费容量为准绳,保证秩序、排队入场。国产钾肥应得到政府相关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国内钾肥企业的竞争优势,逐步摆脱进口钾肥对国内钾肥市场的影响,发挥钾肥民族企业的市场主导地位,降低国内钾肥供需长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