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山东省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袁敦华
嘉宾观点:
山东地区目前正值夏粮收购期间,自6月以来小麦价格持续低迷,由于市场主体收购都不积极,目前的收购情况很不理想。粮价下跌导致农民购买力下降,加剧了产能过剩矛盾。粮价低迷冲击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影响土地流转市场规模、价格及种植结构,同时会加剧农资赊销。
麦价影响农资市场
袁敦华告诉记者,目前山东地区正值夏粮收购期间,自6月以来小麦价格持续低迷,市场主体收购不积极,目前的收购情况很不理想。
今年春节过后,小麦市场曾出现强势上涨,4月底山东地区收购价格1.26-1.28元/斤,累计涨幅6%。进入6月,各产区新麦陆续上市,但价格持续低迷,国家陆续在各地启动托市收购。今年的小麦托市价格与去年持平,仍为国标三等1.18元/斤。即使启动托市,7月小麦价格仍难以走强,预计近期麦价多以托市价格为主,维持在1.18-1.20元/斤的水平。8月之后,随着面粉需求进入旺季,小麦消化加快,小麦价格有望出现上涨,但是幅度空间也不会太大。
袁敦华分析,粮价下跌导致农民购买力下降,加剧了产能过剩矛盾。连年粮食丰收,导致供给累计压力大,引发粮价下跌,粮食价格与化肥行情是正相关关系,当大田粮食作物价格下跌时,化肥需求量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在当前小麦收购价格持续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农民购买力下降,用肥的积极性不高,化肥的需求量也大幅度下降,使本身就低迷的化肥价格更加低迷。目前的化肥市场,一方面过剩产能无法化解,另一方面需求端疲软。截至目前,除了淡储政策还在执行之外,此前的电价、运价、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几乎统统取消,而淡储这一最后的福利并不是普惠性的。扶持产业的政策在一个个退出,加上优惠政策取消抬高了制造成本,而另一头产能过剩的矛盾却日益突出。
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粮价低迷冲击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影响土地流转市场规模、价格及种植结构,同时会加剧农资赊销。今年土地流转规模减少,不少个人或合作社有可能退出土地流转市场,或在传统粮食作物中,寻找能够抗风险的作物选择性种植。种植收益减少,农民更是不愿意将钱拿出来,或者本身就缺钱。尤其是上百亩的玉米种植大户,往年一亩地的纯利润为200多元,而今年盈利几乎是不可能的。在种地没有利润保障的情况下,农户是不会轻易现款买农资的,更何况大户本身就抗风险能力差,赊销严重。
流通企业要积极应对
在谈到后期市场的目标和任务时,袁敦华向记者介绍称,2016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化肥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方面,化肥的优惠政策逐步取消,市场化的改革稳步推进;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农业部提出的“零增长”目标,对产能过剩的化肥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山东省内规模最大的化肥流通企业,针对目前行业发展所遇到的困难,山东农资结合国内国外化肥市场的现状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重新进行了规划,制定了一系列的业务突破目标。首先,今年秋、冬季及未来5年会以新型功能型肥料作为业务操作的重点。在当前化肥产能全面过剩的大背景下,传统肥料无论从价格上,还是从使用上都不再具备任何优势,而新型功能型肥料在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农业部提出的“零增长”目标方面具备完全的优势。其次,未来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流通企业应该创新经营模式,建立以测土配肥中心为基础的全方位的农资服务中心。业务人员深入基层,通过提供农资服务来实现肥料的销售。再者,加速推进互联网农业,提升通过网络渠道服务“三农”的能力。目前,山东省供销社与京东已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公司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双方的渠道和资源,提高化肥点对点销售的规模,直接将化肥销售到农民手中,减少中间环节,让利于农、服务于农,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并将农产品通过网络逐步实现全球范围的销售,为农民解决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