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价格经历了一年多的持续下跌,行业元气大伤。笔者根据整体大宗商品的走势判断化肥各产品将逐渐复苏,走出低谷。尿素于十月中旬率先实现了反弹,那么下一个反弹的风口在哪里?笔者判断可能是粉状磷酸一铵,因为该产品面临着成本上升、开工率低、社会库存量低、刚性需求即将到来和出口关税下降的五大利好。
一是成本方面面临着原料、环保、运输三大压力。
原料成本:国庆节后,进口硫黄港口价格上涨了近50元/吨;尿素的涨价,支撑着合成氨价格的稳定和反弹;即将进入冬季,磷矿石开采量下降,矿石价格应该能维持基本稳定,因此一铵总体面临着原料成本上升的压力。
环保成本:今年环保部对各地加大了环保督查力度,而生产一铵的很多是20万吨/年规模以下小企业,环保投入相对不足,如果想正常生产,需要加大环保投入,因此环保成本增加。
运输成本:治理超载,又会增加原料运输成本。
综合看,一铵面临着成本上升的压力。
二是开工率低:1~8月份,国内磷肥产量同比下降了3.9%,是国内首个产量负增长的化肥产品。在对产量下降的贡献方面,笔者判断粉状一铵>颗粒一铵>二铵。磷肥协会表示,一铵开工率创了3年以来的新低,据统计已经降到了38%左右(二铵为62%),再考虑颗粒一铵开工率高于粉状的话,粉状一铵已经大范围停车。
三是社会库存低。笔者随机调研了几个大的复合肥企业和一铵生产厂家,库存都是低位。
四是刚性需求即将到来。考虑到复合肥的生产和发货周期,11月下旬,复合肥企业将会陆续复产,对粉状磷酸一铵进入刚性需求阶段。
五是出口关税利好。降低或取消出口关税对中国化肥各产品的影响并不相同:氮肥短期之内毫无意义,只会降低全球尿素价格,损人不利己;钾肥即使零关税,也走不出去;磷肥的零关税虽然也会进一步打压全球价格,但会大大提高中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增加出口量,因为中国的磷肥成本同国外并无太大差距,有打价格战的能力。有人说,磷是稀缺资源,应限制出口,这让笔者联想到了稀土出口案的败诉。假如在化肥品种中仅对磷出口加以限制,那么政府将面临着国内和国际双重压力:国际不符合贸易自由化原则;国内企业生存艰难,怨声载道。考虑到国际的竞争力,笔者恰恰最希望看到的是磷肥出口的零关税。
有人担心二铵对复合肥有替代作用,但我们知道这仅限于东北等少数地区,复合肥仍然牢牢占据着农民用肥的主导地位。只要这点不破,对应着当前粉状一铵的开工率,该产品可能已经处于严重的短缺状态。
有人担心,磷肥恢复生产很简单,一旦价格上涨,供应会迅速增加。但挖煤更简单,政府也放松了管制,煤价不还是在涨吗?
综上,笔者判断粉状一铵可能会率先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