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化肥市场 > 正文

一股清流!众肥皆亏复合肥独盈是为何?


农资网 2017年3月8日 11:39 来源:中国农资传媒
关键词:复合肥

  春节假期结束以来,复合肥报价保持整体稳定的状态,局部低端报价继续小幅追涨30-50元/吨。而进入2月下旬,虽市场陆续启动,但整体来看发展仍较缓慢。本周,氮、磷、钾等原料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导致复合肥价格基础出现动摇。而从行业的横向对比来看,复合肥相对于其他产品来说盈利率仍旧比较突出,在竞争和淘汰中,优质复合肥和领先的复合肥企业无疑具备更多优势。

  复合肥市场启动缓慢

  2016年第四季度至今,复合肥价格大幅回升的主要原因就是受到原料价格支撑的影响,氮、磷、钾原料价格大幅回升,导致复合肥生产成本直线上升,报价一路走高。目前45%氯基通用复合肥多数暂定出厂报价在1800-2000元/吨,45%硫基通用复合肥多数暂定出厂报价在2050-2250元/吨,高端报价在2350-2400元/吨。

  2月中旬以来,原料一铵氯化钾行情不佳,需求释放缓慢,供应较充足,局部价格呈现缓慢回落的趋势。而尿素价格波动较为频繁,经历了先涨后落的变化。进入2月下旬,春季市场需求逐渐启动,南方部分地区开始采购水稻肥,新单稍有增多,中原地区开始采购玉米肥、花生肥等,市场交投略有增多。但下游农民受到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低迷的影响,整体采购积极性仍不算高涨。

  目前,尿素主产区报价1630-1650元/吨,高端报价下调。而随着气温上升,价格下滑明显。一铵市场需求清淡,新单成交稀少,市场价格低位,短期内供需形势难改,价格有进一步下跌风险。钾肥市场无较大波动,基本维持稳定,目前港口库存仍在200万吨左右,中国大合同目前并不急于签订,但全球市场价格坚挺后期稳中或有拉涨趋势。

  市场分析认为,短期内原料价格仍在弱势运行,2月底企业年前订单会陆续发运完毕,新单成交情况称为价格走势的决定因素,如新单较少部分企业为了刺激下游采购势必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预计复合肥报价稳中小落。

  行业盈利略有萎缩

  在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信息管理中心主任窦京平看来,目前国内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因素非常多。有消息称,2017年国内经济预期增速在6.5%左右,而2016年12月份PMI51.4这个数字也显示出国内经济中的积极因素在增加。窦京平表示:“经过最近一轮经济调整,国际经济增速已经回到20年来的平均水平,国际上大宗商品如石油价格有所反弹,国际机构对经济回暖持乐观预期。”

  而回到国内化肥市场,我们发现随着化肥市场化进程加速,行业优惠政策陆续取消,化肥出口的限制进一步放松。农业产业化是复合肥产业发展的机遇。根据对近20年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窦京平认为,当前国内复合肥进入了成熟期的末期,甚至已经出现一些衰退的征兆。从2004年之后,国内复合肥产量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但盈利水平并未随之水涨船高。

  2016年,化肥行业亏损严重,氮肥亏损远高于往年,磷肥基本收支平衡,复混肥销售收入下降,但是保持了4%左右的利润率。窦京平说:“与其他行业相比,复合肥的生产和消费分布非常均匀,除了青海西藏之外,各地都有需求,各地都有生产。国产肥料产能的迅猛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进口肥料,但进口肥料仍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1996-2006年国内进口肥维持在200万吨,到了2015年这个数字减少到146万吨,大约是高峰期一半左右。”

  此外,窦京平还提出:“我们从感官上认为大企业很多,在市场上越来越强势。但实际上目前国内排名前十位的复合肥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并未上升,反而相比十年之前还有所下降。也就是说虽然大企业发展很快,但全行业的扩张速度更快。产品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成为行业稳定发展的主要威胁。”

  新产品和新渠道改变行业生态

  “行业从业者感觉行业困难,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这一侧,也就是农资产品的需求侧变化太快。”窦京平认为,从发达国家化肥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国内化肥的复合化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现在主要的问题在于转型升级、技术创新,满足农业的多元化需要。

  那么对于复合肥企业来说,除了技术革新,还有哪些方面值得注意?窦京平说:“一个是环保政策的高压态势让高成本的环保投入成为常态。另一个是国内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率都不高,导致农民虽然对化肥一定的刚性需求,但他们对于化肥价格的承受能力明显偏弱。”

  窦京平补充说:“对于一个传统行业来讲,高效、节能、环保、降成本提高附加值是提高企业生存能力的第一选择。过去30年,复合肥的产品创新一直都没有停止,这是企业占据市场份额、保证盈利能力的关键点。在最近几年,液体肥料日益受到重视,功能性肥料也掀起潮流,这应该是一个趋势。水肥一体化的技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未来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张。另外,我们也应该看到‘互联网+’对农资流通的影响。未来渠道混乱、流通成本高的现状可能会有所变化,商业模式也会有所颠覆。生产商和经销商可能会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深度融合,从而稳定市场供应并进一步强化对市场的控制。”

(作者:徐骞       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