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化肥市场 > 正文

从二铵“6+2”会议看限产保价


农资网 2017年5月9日 11:57 来源:农资导报
关键词:二铵

从去年12月份至今,二铵行业共召开了四次“6+2“会议(每月一次的节奏),会议主题围绕着“集体限产”和“联合挺价”两方面。企业提议以一年为周期,各大二铵企业联合限产30%左右,以缓解产能过剩压力。前三次会议分别推涨二铵价格200元/吨、100元/吨、100元/吨,黑龙江的到站价格由最低的2250元/吨一度涨到2700元/吨,涨幅达到450元/吨。从表面看,限产保价起到了效果,但笔者认为这是通过“欺骗”达到的效果,不可以持续。何出此言?一是从国家统计局的产量数据看,今年1~3月份磷肥的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5%,云、贵、鄂产量都不减反增,说明限产保价并没有落到实处;二是参与限产保价的八家二铵企业产能约为1200万吨,而国内二铵总产能已达到2200万吨以上。如果靠这八家企业减产30%能实现二铵价格上涨的目标,那么高价格必然引起其它的产能的释放,足以填补这八家产量下降的空白,因此根本不足以逆转供求关系。至此,笔者可以断言,二铵行业的限产保价已经失败,价格下行已是必然,采用“欺骗”的方式实现的价格上涨将给行业带来更加负面的影响:一是公信力的丧失;二是加剧了供大于求(产量不减反增)。

全球都在经历去产能周期,但去产能周期很长,过程也极其残酷,因此催生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限产保价。典型的案例是中国的煤炭和全球的石油。限产保价如果要取得成功,笔者认为必须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过剩比例不能过大,如果过剩过大,必然使得“限产保价”并不经济,因此只能优先去产能;二是要有强有力的监督执行,否则就会因为价格的上涨,驱使更多的产能释放;三是全员的参与,否则就会陷入智猪博弈模型的困境(大企业压缩产量,而小企业则设法增加产量,使得供应并未减少,甚至增加);四是合理的价格水平,不足以吸引新的进入者。去年中国煤炭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使得产量仅仅下降了10%,而价格接近翻倍,实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在石油上,虽然OPC挟持非OPC成员俄罗斯加入了限产行列,但因为美国的页岩油的填补,使得限产保价的效果并不明显(有人坐收渔翁之利)。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认为中国的二铵之前的限产保价措施并不可行,之所以之前没有戳穿这个把戏,是因为磷肥行业确实步履维艰,需要一次喘息的机会,也需要这样的自救(这点肯定比氮肥行业高明很多),但今天指出来的目的是希望磷肥行业进一步完善自救行动(如同氮肥一样,笔者更倾向于低价出口来缓解国内供大于求的压力)。

价格战的目的是通过自由竞争实现垄断竞争,但近年来,传统行业的垄断竞争基本消失,因此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指望通过价格战杀死对手来实现垄断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联合可能是未来的主基调,从这种角度看,二铵行业的尝试值得称赞。  

(作者:余雷     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