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由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复混肥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主办,史丹利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的2017中国复混肥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全国复混肥工程中心第二届年会在山东临沭召开,会议以“减量增效、绿色发展”为主题,就复混肥目前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展开了广泛讨论。
会议吸引了荷兰瓦格宁根大学、中国农科院等20多家科研院所的专家及企业、经销商代表200多人参与会议。诺贝尔奖获得者、荷兰瓦格宁根大学教授John Verhoeven,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处长李文军、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徐大刚、史丹利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高进华、中国农业科学院肥料与施肥技术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赵秉强、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等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报告。
高进华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企业代表,深知农业机构与科研院所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2016年史丹利与上海化工研究院等单位一起申报的基于高塔熔体造粒技术荣获国家发明奖,为中国复合肥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传统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赵秉强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在高投入、高产出、高强度用地的高产体系下,如何破解高产施肥的环境矛盾,在保障农作物高产的同时,保护土壤和环境,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而发展新型高效肥料,通过化肥增效实现减量,是破解高产施肥环境矛盾、实现绿色增产的重要途径。
上海化工研究院化肥所教授陈明良介绍道,中国复混肥生产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实现自给自足,但产业集中度偏低、中小企业数目庞大、市场秩序亟待完善。陈明良认为,资源瓶颈加剧了复混肥的成本压力,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复混肥产业的竞争力,成本构成中直接原料成本占比接近80%,盈利空间受到了挤压。未来要向高效化、差异化、功能化、多样化方向发展,要提高要肥料产品利用效率,符合作物优质高产的目标、对环境友好。目前,复混肥二次加工2亿吨产能6000万吨产量,看起来复混肥产能严重过剩,但如果考虑到施肥的季节性集中,生产装置的轻投入,满负荷长期生产短期使用造成的流动资金压力巨大,因此复混肥产能过剩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修学峰表示,中国复混肥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例如产能巨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弱等。今后的发展进程中,着力点要放在研究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负担上,以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