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由中国化工报社、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中国化工产业发展研究院等单位发起的肥料供给侧改革调研团走进湖北宜化集团,湖北宜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蒋远华,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张新亚等主要领导班子成员接待了调研组一行。记者获悉,作为特大型企业的宜化集团,向技术、环保、管理升级要效益,供给侧改革迈出大步伐。同时,受访企业也呼吁,在化肥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相关部门科学把握执法监管的尺度至关重要。
蒋远华指出,目前化肥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并不像其他行业那么严重,更多是宏观经济周期、行业发展周期、粮食价格周期等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
蒋远华分析了当前影响化肥行业发展的四个主要因素。其一,从国际环境来看,美国页岩气革命造成国际能源及石化产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低廉的原料价格进一步挤压了中国化肥业的市场空间。其二,化肥产业政策对成本影响很大,致使产业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其三,参与肥料竞争的市场主体差异很大。目前央企和大型煤企在数量上虽然只占国内化肥行业的30%左右,但体量大,凭借资源、资金、政策等优势,普遍对绩效不是很敏感,造成行业竞争不正常。其四,当前国内粮食价格走低,影响了农民用肥积极性。加之产品、技术、投资同质化问题突出,市场竞争呈无序状态。
应对变化的行业形势,宜化从技术升级、结构调整、安全环保标准化、管理再升级等方面加快企业供给侧改革。据了解,宜化主动淘汰退出一批落后产能,近两年仅淘汰落后尿素产能就达300多万吨,竞争力弱、效益差的产业比重不断下降,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PVC、高浓度磷复肥等产业稳步发展。
蒋远华指出,随着国家环保标准和要求不断升级,大企业的环保意识都有了很大提高,基本上不会出现故意偷排的情况。但与此同时,环保监管不专业、不科学的问题比较突出,检查、追责、处罚都有扩大化的趋势。
如何把握好环保监管的“度”,这个问题引起了调研组专家的热议。中国化工报社社长崔学军指出,必须承认,近些年来化肥行业在环保工作上取得了巨大进步,不能用静止的、割裂的眼光来看待化肥、化工行业,不能戴有色眼镜,更不能有“化工原罪”这样的错误观点。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臣对化肥企业面临的过度监管问题也深有感触。大家一致认为,企业、协会、媒体等需要共同努力,加强与政府管理部门沟通,为行业争取更加透明的监管环境。
据了解,截至2016年底,湖北宜化年产化学肥料160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化肥制造商。
链接:肥料供给侧改革调研由中国化工报社、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高效复合肥料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中国化工产业发展研究院、金正大集团8家单位联合主办,得到了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工信部原材料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指导。调研组此前已走访江苏、安徽多家肥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