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里等来等去氯化钾大合同谈判还是没出来个结果,港口62%白钾的一只脚也只是稍稍下探了一下2250元/吨的价位很快又缩回到2300元/吨高位,于是很多业内又开始怀疑了:氯化钾落不落啦?难不成还能再涨?甚至市场上出现了大合同可能延期到9、10月份的传闻,然后说氯化钾或将大涨!传闻嘛,未必可信。不过据中肥网确认,7月份盐湖股份新价格再涨50元/吨,难道氯化钾价格真的又要再“任性”一回吗?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近几次盐湖调价的过程。5月份时该公司为促进销售降价100元/吨,60%粉、晶到站报价2200元/吨,买断执行2000-2050元/吨,此价格销售可谓火爆,经多次补追订单量,加之期间开工率不正常,所以任务计划排满了5、6两月;6月份报价涨回100元/吨,100%完成月度任务返利150元/吨,即报价2300元/吨,返利后执行2150元/吨,据了解此价位也接了少量新单;7月份报价稳定,100%完成月度任务的返利缩小到100元/吨,即相当于报价2300元/吨暂稳,但返利后执行价格涨50元至2200元/吨。
其次我们试探一下盐湖7月份涨价的原因。一方面,盐湖仍有很多待发订单,其实7月份基本也就只有半个月的产量可供销售,而且目前其库存压力几乎为零,可谓是前所未有的轻装上阵,所以没什么销售压力;另一方面,大合同还未确定,近期港口进口钾到货量不大,大进口商守着高价控量接单,若按照62%白钾港口价2300元/吨计算,港口周边下游客户采购进口62%白钾与采购国产60%白钾想比较的话,后者2200元/吨的到站价虽然谈不上优势,起码也是合理的,而距离港口和边贸距离远、运费高的地区,尤其是西北厂家周边区域、四川等西南地区,涨后的国产钾依然优势明显;还有一个方面,秋季市场氯化钾需求量其实不大,价格的高低与销量其实并不完全成比例,而部分下游手中还有或多或少的前期低价存货,那么中化、中农也好,盐湖也好,这些龙头企业淡季里的涨价,其目的往往不是真的要涨多少,而只是以涨求稳,为自己的客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后市肃清一些可能的阻碍。
说到这里,其实也就顺便解答了一下有些人所谓的“大户操控价格,频频涨价不利于大合同谈判”的这种说法。在商言商,对正常的市场操作不要扣太多无谓的帽子。其实尽管国内进口钾、国产钾价格都已较高,但是下游大客户们手中的货源大多都是在前期低价时储备的,而高价位下的总体交易量是很有限的,6月下旬时下游的大户们也已表示过,高价位下将采取随用随采的方式,暂停大单储备。对于这样的价格的复杂形势,在德国会议中外双方谈判时双方也是基本认同的。要不然,我们凭什么还不签大合同,不接受老外涨70美元的要求呢?
最后,我们来看看盐湖涨价的影响,并对未来整体氯化钾价格的走势判断做个简单的结论。其实从上面对盐湖涨价原因的分析和对一些市场误解的解释就不难看出,盐湖7月份的小涨只是纯粹的、很普通的市场行为,并不意味着要去证实什么大合同还要延期、价格可能还要大涨这样的传闻,这两者还是不要混为一谈。对于盐湖小涨理解为追涨也不失为一个好的角度。而且,因为还有着年终返利,且前期各地市场价格实际执行情况不同,盐湖60%钾到站价从2050-2150元/吨不等,所以预计这一次涨价后市场也还是难以完全消化2200元/吨的高价,只不过对于采购进口钾运费成本太高的地区来说,毕竟秋季市场就要启动,若原料储备不足,那么接受新价格可能就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
上半年进口虽然创了历史最高纪录,但是国产钾减量(包括减产和同期库存比较)也很明显,相对而言其实可供应量还要略少于往年同期;中美贸易摩擦或将刺激市场需求,但是环保高压还是会产生“约束”,预计需求总量不会有太大变化;结合国内外市场形势,汇率的大幅波动,大合同谈判应该不会延期太久,7月份内签单,涨幅小于60美元的可能性仍是很大的。因此目前综合来看,预计7月份氯化钾价格不具备大涨和大落的可能,应将维稳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