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化肥市场呈现几大特点:产量下降、需求降低、出口减少、价格全面上涨、进口不断攀升。
一、产量下降。由于受环保监管严格、原料供应不足等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化肥产量呈现下降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共生产化肥1306.9万吨(折纯,下同),同比下降11.1%,其中氮肥853.1万吨,降12.4%;磷肥338.7万吨,降7.2%,钾肥113.6万吨,降12.8%。
二、需求减少。由于受到农产品价格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用量等因素影响,化肥需求量在下降。据行业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化肥表观消费量1355.5万吨,同比下降7%,其中氮肥788.3万吨,降8.1%;磷肥292.5万吨,降4.2%;钾肥273.1万吨,降7%
三、出口下降进口减少。由于我国化肥生产成本高,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造成今年我国化肥出口量下降。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累计出口化肥712.4万吨实物量,同比下降17.9%;累计出口金额18.8亿美元,同比减少7.7%。尿素、硫酸钾等品种出口量大幅下降。
四、价格全面上涨。今年上半年化肥价格一改前些年的颓势而变得强劲,不管是单质肥还是复合肥,价格全面上扬,其中氮肥涨幅最大,创出近5年来同期新高。据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监测,6月18日,中国化肥批发价格综合指数为2183.22点,同比上涨264.31点,涨幅为13.77%;中国尿素批发价格指数为2001.24点,同比上涨18.13%;中国磷酸二铵批发价格指数为2817.15点,同比上涨6.21%;中国氯化钾批发价格指数为2081.10点,同比上涨10.39%;中国复合肥零售价格指数为2455.35点,同比上涨8.26%。
五、进口量不断上升。今年前5个月,我国累计进口化肥500.7万吨,同比增长15.1%;累计进口金额13.4亿美元,同比增长24.9%。
下半年还将上演重头戏
从近三个月出台的政府文件来看,环保越查越紧是大趋势,尤其是化工版块。对上游查环保,对下游查什么了?新的农药条例对于经销商的门店、人员素质、仓储面积等都提出要求,并且对假冒伪劣的查处力度越来越强。
所以,重头戏将在2018年正式上演。据了解,很多制剂工厂在7月份就启动2018年备货程序,8月、9月、10月将是密集下单时期。但是,今年供货形势依然不乐观,这一轮环保督查将到9月底。11月中15号后北方地区陆续供暖,往年雾霾的高发期就来自供暖之后。如果再次严查,意味着留给北方地区的原药企业真正可以生产的时间并不多。环保督查往往具有传导性,如果北方重查可能也会波及往南地区的原药企业。
在双向政策的挤压之下,未来我们不难预测:
1.农化企业数量将逐年减少,尤其是没有原药优势的小型制剂复配厂家。按照,目前市场环境,原药涨价几乎是可以肯定的。同时,三天两头的停限产,对于设备损害、工人的聘用也是大难题。
2.添加隐性成分企业将被淘汰出市场。《新农药条例》出台对于正规操作厂家无疑是最大利好,在几乎饱和的浙江市场、海南市场,部分厂家迎来快速增长,而这些市场恰恰是原第三成分企业占有的市场。
3.单人绩效是厂家或经销商都必须面对的事实。各项成本的增加,现在农药人均绩效低于120万企业几乎不赚钱,所以精兵战略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4.经销商数量一定会减少。随着监管的严厉,未来假冒伪劣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少,尤其是今年山东、河南、广东、海南、浙江等地执法力度较强。其次伴随上游供货厂商数量减少,下游产业链被波及是常态。随着整体农资成本上涨,而农产品行情短时期难以恢复,经营利润和信心受到打击,被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