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农药市场 > 正文

2019年农药市场状况:短期多重压力,长期前景乐观


农资网 2019年11月20日 23:12 来源: 2019年全球农药市场状况与主要特点分析 农药科学与管理
关键词:农药

摘要:从全球农药产业链的视角看,跨国公司通过创新机制,控制农药产品的登记与销售渠道的手段去主导市场。中国企业主要定位为国际原药加工和代工等服务,通过与跨国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逐渐发展形成一批规模化的企业,这是中国农药企业发展的主流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在过往,甚至未来一段的时间将继续维持。


随着农药创新难度加大、新成分引入率降到历史低点,而全球农药产业链的主要盈利环节集中在制剂及农资服务,在产业链中占到6成以上,利润分配向“微笑曲线”右端倾斜。近3年来,中国原药受供给侧改革的影响,中小产能退出明显,供应紧平衡,整体原药上涨,价格竞争现象在减少,致使中国规模原药和中间体配套的企业“享受”政策的红利期,但是中国农药行业整体利润规模在减小,价格趋向稳定,原药价值感在增加。


1  全球农药市场重回增长通道,行业景气逐渐转旺

2015年由于全球主要农产品价格下行,农药需求低迷,全球农药市场出现大幅下滑。自2016年开始,全球农药市场重回增长通道,尤其在2018年,全球农药市场增幅较为明显。根据Phillips McDougall最新统计,2018年全球植物保护市场(按照分销商统计口径计)达到575.6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非农市场达到75.3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1%;整体市场达到650.99亿美元,同比增长为5.6%(图1)。剔除通胀和货币兑换的影响,全球农药市场实际增长率为4.9%,强于2017年的2.5%,预计未来全球农药市场将保持约3%的增速发展。


图1  21世纪全球农药市场规模发展变动情况(百万美元)


2018年全球农药市场的增长,主要源自两方面的驱动力:(1)中国供给侧改革,导致主要基础原材料和中间体的价格上涨,从而带动草甘膦等原药价格上涨,原药和相关中间体价格上涨的压力主要来自中国企业环保投入、安全成本增加等;(2)全球农化巨头进入主动补库存周期,前期全球库存较高的区域,包括巴西、西欧消化库存进入尾端,市场需求逐渐正在释放。


2  全球农药市场结构状况

按类别划分的全球作物保护市场,除草剂市场占据主导,杀菌剂市场地位更加稳固。除草剂仍然是全球主要的作物保护类别,2018年全球除草剂植保市场达246.08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42.7%,与上年的42.9%相比,市场占比略有下降。杀菌剂市场继续坐稳第二的市场位置,2018年全球杀菌剂市场达到163.19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8.4%,略低于上年的份额,同比销增长了4.7%。杀虫剂市场增长最为强劲,达到145.49亿美元,同比增加7.6%,市场份额从24.9%升至25.3%以上(图2)。


图2  按类别划分的作物保护市场(百万美元)


按区域划分的全球作物保护市场来看,全球最大的区域作物保护市场是亚太地区。2018年亚太市场达到174.89亿美元,同比增长7.2%。市场发展主要得益于原药价格的上涨,亚洲是份额很高的全球细分市场。印度市场增长主要来自棉花方面红铃虫的防治压力,印度尼西亚市场由于大米和玉米实施进口禁令,作物价格上涨,推动农药需求的增长。


拉丁美洲市场达到141.81亿美元,同比增长11.1%。市场增长主要来自巴西库存水平的降低,中国原药推动了产品采购和产品价格的上涨,是市场增长重要原因。目前巴西仍然是世界上最大农药需求国,由于采用拜耳/孟山都的基因改良抗虫性和耐草甘膦的INTACTA PR2 Pro大豆种植,导致巴西杀虫剂对市场增长有所抵消。


欧洲市场是全球唯一出现销售下降的洲际市场,2018年欧洲市场达到120.10亿美元,同比下降3%。欧洲市场在东欧出现增长和西欧下降间出现了分化。欧洲下降的主要国家在法国、德国和英国等,该区域由于春季和夏季炎热干燥的天气减少了疾病和虫害压力,需求下降,尤其是对杀菌剂的需求,相比之下,东欧的俄罗斯市场增长是因为强劲的小麦出口和欧盟制裁所致。


北美市场达到116.23亿美元,同比增长8%。市场的增长一方面源自中国基础原药价格上涨所致,另一方面,北美抗除草剂技术的渗透率不断提高,推动了增长,尤其是2,4-滴、耐草甘膦、草铵膦市场的增长。


中东和非洲市场达到22.67亿美元,同比增长7.4%。增长主要来自中东市场,如土耳其和伊朗。由于厄尔尼诺天气事件,提高了作物产量预期,增加了对农用化学品的需求,对农作物保护产品的较大需求主要来自水果和蔬菜方面的业务。


表1  按地区分列的作物保护产品销售额(百万美元)


3  全球农药市场发展主要特点

3.1  产业链利润分配向“微笑曲线”右端倾斜

农药产业链“微笑曲线”结构明显,产业链盈利集中在两侧。农药产品既有相对稳定的消费市场,又兼具较高的技术要求,产品本身专业化程度较高,无论是在产品研发、生产以及应用服务领域都具较高的发展壁垒。然而在产业链内部,农药生产各个环节的“微笑曲线”特征明显,国际农化龙头企业凭借多年的发展积淀,在研发、销售环节优势极为突出,资金的投入回报也明显较高。


当下全球新创制效率降低,尤其是除草剂,企业为保证领先的产品优势,不得不加大前段产品研发的资金投入。近10年来,全球农化巨头企业在产品研发的投入占比都不同程度上呈现上升趋势,叠加产品发展周期延长,单位资本投入的价值回报有下行趋势,企业的资本回报存在减少的压力。目前,全球农药产业链的主要盈利环节集中在制剂及农资服务,在产业链中占到6成以上,利润分配向“微笑曲线”的右端倾斜(图3)。


图3  农药产业链利润分配的“微笑曲线”


3.2  农药创新难度提升,农药产品生命周期延长

农药产品的创新难度提升,新产品研发周期延长。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农药经过大类产品的快速扩充期,产品种类逐步齐全,经过持续的产品研发,大类农药也经历了几代产品的升级、替换,市场应用范围大幅扩展,效果也有明显提升;然而随着基础问题的逐步解决,新的应用要求不断提升,比如应对抗性、安全绿色、提高产品利用率、生物多样性下降,在目前的诉求下,全球农药新成分发现难度大幅增加,使得农药研发效率缓慢下行,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新品研发,产品整体的生命周期有所延长(图4)。


图4  农药产品生命周期呈现延长


3.3  全球农化经营模式进入多元化时代

从经营模式来看,农化巨头经历了农药创制模式,到生物育种模式,再到当下的数字农业模式。目前主流模式是植保+种业,数字农业模式是新的驱动力。可以说,数字农业是集生命科学、数据科学、化工科学等多学科进行集成到现代化农业中,数字农业模式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遥感融合和应用,尤其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开展精准作业、精准控制建设,探索数字农业技术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和产业化模式。目前较为成熟的方向为综合解决方案,无人机飞防等,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信息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全面提高全球农业信息化水平,最终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3.4  农化企业产业链布局调整,提升整体业务的盈利能力

在面对产品周期以及投入加大的情形下,农化巨头回报压力在不断增加。原本不变的农药生产结构,必将带来产品回报率的下滑,因而国际农化企业逐步进行产业链的结构调整。一方面,在具有战略意义的研发和销售环节加大投入,通过加大创新力度、渠道下沉、注重服务等方式协同,在产业链两端建立更强的竞争优势,加大盈利回报空间;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外包代工等方式削减产品生产制造环节,通过将产品拆分委托生产,减少低盈利水平业务占比,通过外包给具有区域优势的企业生产,获取生产环节成本差异带来的盈利空间,在减少低回报支出的同时获得额外收益。


随着农药产业链格局的持续变化,国际农化巨头将加大产业链两端的研发和销售投入力度,对其本成本偏高,竞争优势逐步下滑的中间加工环节将加大外包代工力度,中间体行业的市场空间仍在逐步提升。


3.5  农药新产品的引入率处于低水平

21世纪以来,虽然全球农药新产品上市难度加大,研发成本逐年上升,但植保方案解决研究部门,从未停止过创新的步伐。2001—2017年,转基因种子方面研发费用增长明显快于农药的研发。


1980—2018年,全球已引入407种新的有效作物保护化学品,期间引入产品每年市场平均为10.43种(图5)。


图5  1980—2018年全球植保化学品新活性成分引入数量(个)


随着新产品研发投入的变化,1990—2017年,不同类别农药新有效成分上市数量逐渐降低。其中,在1990—1999年的10年间,大约存在130个新有效成分上市,平均每年有13个新有效成分上市;2000—2009年,约有100个新有效成分上市,平均每年约为10个新有效成分上市;在2010—2019年的10年间,约有51个新有效成分上市,平均每年有5个新有效成分上市,尤其除草剂新有效成分上市,平均每年不到1个。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激增,延续到20世纪的中期,期间年引入率较稳定,随着行业后期整合加大,转基因种子研发增加,对新化学作物保护产品的开发投资产生了不利影响。目前,48种活性成分仍处于发展的后期阶段,如果所有这些产品在未来5年内成功上市,那么产品的引入率将是9.6个,低于自1980年以来10.4个的历史速度。


目前,全球正在开发的产品中,除草剂为14种,杀虫剂是15种,杀菌剂为18种,除草剂在R&D投入中占比为29.2%,低于1980年以来除草剂投入占比的39.3%。除草剂研发费用的减少,导致除草剂活性成分推出的数量在减少,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推广和应用,如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等作物的推广和商业化种植,所以除草剂部门对新的除草剂研发的吸引力降低,尤其是非选择性除草剂。


3.6  原药和中间体的外包是全球产业转移的重要形式

近年来,随着新药的研发成本升高、新增专利药数量减少和仿制药竞争的日趋激烈,产业链的重新分工和外包生产成为大势所趋。按照外包服务的形式,定制业务模式一般可以分为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简称CRO,意为合同研发外包)和Contract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简称CMO,意为合同生产外包)。而出于对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要求,简单的生产外包服务已经无法满足企业需求,Contract Development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模式(CDMO,意为生产研发外包)应运而生,CDMO需要定制生产企业参与到客户研发过程中,为客户提供工艺改进或优化,实现优质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升本,相较CMO模式拥有更高的利润率。CMO/CDMO模式近年来受益于产业转移大趋势,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典型的CMO/CDMO企业包括联化科技、雅本化学、颖泰生物等。


目前,全球CMO市场仍以欧美为主导,国内企业承接外包生产空间巨大。目前全球主要的农化巨头都不同程度地面临投资回报下滑的压力,不得不进行产业链结构调整。多年来,下游农药客户主要依靠自己进行产品生产,在全球CMO市场中,欧美占比高达7成左右,然而随着发达国家的人工成本、环保成本不断提升,其中间生产环节的盈利水平逐步下滑,欧美的农化巨头向中国、印度等地进行外包生产的行为正在逐步加强,2011—2017年,中国在全球CMO的市场份额占比已经由6%迅速上升至8%。


随着下游7大农药领域的巨头不断整合,产品的原有供应商的市场亦将呈现逐步集中态势。目前来看,东南亚甚至中国的中间体行业较为分散,多数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在承接更高订单的生产能力不足,同时受制于研发投入不足,企业跟随下游客户的技术配套研发能力较弱,难以切入长期大量的产品供应链条之中,随着下游客户的并购整合,长期合作的供应商数量较之前将有所减少,带动中间体龙头企业获得更多巨头客户订单,市场份额不断提升。预期未来,随着农药产业链价值重构,国内中间体企业的发展空间将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3.7  过专利期产品是市场的主导

21世纪初,专利农药、专利过期农药和无专利农药,基本不分伯仲(图6)。随着专利农药的逐步到期甚至过期增加,而发现新成分难度加大,供给数量在减少,导致全球过专利期产品占主导。专利到期或过期,原有的农药生产环节必须产生转变,针对系列产品成熟过专利产品以及专利即将过期产品,承接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工艺优化,为客户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化、系统化解决方案,从而降低成本,使客户获得价格优势,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图6  全球非专利农药占主导


近几年有多个农药专利即将到期,为应对专利到期后,仿制药企业对市场的冲击,专利所属公司往往希望将生产外包给定制化生产企业,以降低生产成本,这也为定制化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由于国际农药巨头具有极强的下游销售布局,农药专利到期仍能把握主要的销售市场;同时由于专利到期,原有的专利药的价格将缓慢下行,带来产品的市场应用的快速扩展,进入一个快速的产品放量过程,一般市场进入快速放量期,逐渐走向成熟期。中间体企业同下游客户之间联系紧密,在专利期后,仍将持续承接产品的代工生产,而随着下游需求的快速提升,代工环节反而收益于市场需求数量的提升,带动更大的发展空间。根据相关报道,2018—2022年,共有30个农药的化合物专利到期,预期将大幅提升原专利农药的销售数量,带动相应农药的生产需求,中间体行业持续发展。


4  结语

过去的2~3年,为了应对农作物价格疲软和行业利润率低迷,全球农化品进行了深度整合,行业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并购重组,由过去的农化六大公司经过整合剩下4家,即拜耳、Corteva、巴斯夫和先正达。另外,贸易不确定性和汇率带来的波动,使得全球农化市场波动可谓是史无前例,各方面挑战纷至沓来。目前农作物期货价格走势正不断改善并持续到2019年,而大多数主要商品的全球库存水平仍然处于历史高位。


尽管目前全球农化市场呈现企稳,但是市场面临的压力是多重的,供应上出现重置,中国在执行环境法规方面未来更加严格,监管环境不利于引入新的化学物质的引用;种植者仍继续努力应对病、虫、杂草抗性日益增强,农药监管压力也使得新药使用量保持在最低水平,同时也为新的生物技术打开了大门。但从长期来看,随着人口增长和对农产品需求继续扩大,农化市场前景仍为积极乐观。

(作者:杨益军     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