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行业评论 >> 正文
国内化肥市场每日走势评述
国内尿素市场动态简报
如何面对化肥领域的外资进入
http://www.ampcn.com 2006-10-31 14:20:23 信息来源:中国化工报 浏览:

  一个多月之后的12月11日,外资这条“鲶鱼”就将游进本来已经热闹非凡的化肥销售领域。这条“鲶鱼”进来后,会不会把现在已经将市场瓜分完毕的国内各方化肥流通诸侯逼得喘不过气来?对此,国内流通企业有不同的判断。 
  山东浩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苟磊是乐观派之一。他告诉记者,从目前情况看,由于中国土地高度分散种植,不像欧美国家那样集约化种植,所以化肥的销售渠道和农产品的收购模式以及农民的施肥习惯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意味着国内农资流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成本和低效益的领域,从全国的经销商到省级代理商再到省级公司、地级和县级公司再到乡镇经销户以及一大批新兴的农资流通企业,分销体系十分庞大,有着很长的价值链。而据他对于外资的了解,面对中国这样非常有特色的化肥市场,他们目前基本上还都没有一个整体的战略,包括在中国这个市场怎么做也都是比较模糊的。因为他们无法把国外的经验照搬到中国来。 
  第二,从以往经验看,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顺序,首先是运用资本的手段控制资源性企业,其次是进入生产型企业,最后才进入分销企业,分销将是他们进入程度最低的领域。 
另外是政策的影响。目前从国家工商总局法律注册方面看,对农资经营管理仍实行“一主两辅”的政策,即以农资公司及基层供销社为主渠道,“农业三站”(植保站、土肥站、农技推广站)和企业自销为辅渠道经营农资。而现在新的市场准入制度和许可制度都没有出台。 
  12月11日以后,如果国务院及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如商务部和国家工商总局未出台正式文件,外资或国内“一主两辅”之外的其他资本就难以进入这一领域。 
  所以,苟磊强调,分销领域的开放对于国内流通企业的实际经营并不存在太大影响。 
  安徽辉隆农资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永东也判断,最近两三年内,基本上不会出现外资大规模进军流通业的现象。他的理由是,虽然外资管理水平先进,但在短期内仍存在着和中国农村市场对接的矛盾。即使外资有意进军国内市场,也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目前国内对化肥的政策管理也会令外资退避三舍。更主要的原因是流通业的利润极低,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事实上,国内化肥生产领域早就对外开放,化肥生产利润率比流通要大得多,但外商投资并不积极。 
不过,持相反判断的流通企业也不少。 
  浙江农资集团有限公司有关人士表示,随着优惠政策的逐步取消,行政性政策干预将大大减少,对供销农资的扶持力度也会减弱,供销农资面临被迫进入市场接受竞争的局面。这无疑是痛苦而艰难的。由于历史原因,现有化肥流通企业的主体供销社都是合作制性质,并且以行政区域设立,容易导致区域分割,联而不合,无法在产权基础上组织起有效管理的若干全国性农资龙头企业。一旦外资进入,在当前强者林立、赢者统吃的市场格局中,现有的流通企业很容易被各个击破。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敏感,使农资行业一直成为政策性和政治化的行业。政策既给了供销社农资经销很大的支持,同时也影响了其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不仅全国供销社农资行业内尚无一家上市企业,而且系统内真正意义上的重组也不多,与生产企业、民企和外资企业的重组、上市、改造和布局的决心相比,显得力度不够、气势不足。很显然,在强大的外资面前,传统意味颇浓的化肥流通企业还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但是,无论对开放市场的判断如何,面对外资即将进入的事实,国内流通企业都明白,要想生存下去只有“强身健体”。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相关信息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在即能否挽救信任危机? (2006-10-31)
  ·呼吁包膜控释肥料行业标准出台 (2006-10-31)
  ·如何面对化肥领域的外资进入 (2006-10-31)
  ·内忧外患 中国食品工业面临严峻挑战 (2006-10-30)
  ·国内油料油脂期货市场发展进程期待加速 (2006-10-30)
  ·水果残留农药可降解 (2006-10-30)
  ·煤化工产业政策最迟明年出台 (2006-10-30)
  ·国家控制原油等能源类产品出口 (2006-10-30)
  ·我国建立新型缓控释肥和生物肥料研发技术体系 (2006-10-27)
  ·农药在非农业领域发展空间广阔 (2006-10-27)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