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总公司总经理王江平表示,2006年以后的十年:国产高、中、低档产品将出现全面过剩;产品品牌繁多,质量良莠不齐;磷复肥标准化将被提出并受到高度重视;国家农资政策将作重大调整,原先磷复肥行业所享受的优惠政策将不复存在;生产流通领域开始以延长产业链为特征的整合,一批强势生产或流通企业承担整合的责任;业界开始重视采选投入,尤其是磷矿选矿富集技术及其工业化将得到快速发展。
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北京京宣复肥厂的负责人说,在2007年前期受粮油价格上涨的影响,磷复肥价格会出现上升,但在粮食价格稳定下来之后,肥料价格也会回归理性。但是在以后的四五个月中,由于需求比较大,化肥市场会出现一个小高峰,价格和销量都会出现增长。但到后半年由于需求不旺会导致产品销售困难,如果没有有效调控政策的出台,价格会出现下降。
磷复肥行业进入产能过剩时期。磷复肥行业经历了近些年产能快速扩张时期,磷肥工业体系已经实现了从小型化、低浓度向大型化、高浓度的转变。目前产能已经能够满足国内需求,并能有一定量的出口。在2007年低浓度复合肥依然会畅销;高浓度复合肥依然难逃价格大战陷阱;由于硝铵的管制,资源相对稀缺,而市场需求旺盛,高塔硝基系列复合肥必将成为市场新的宠儿,经销商新的利润增长点。
磷复肥生产企业的竞争更多的是品牌和质量的竞争,主要依靠产量的时代已经过去。山东华丰化肥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文班认为,展望2007年,整个行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困难增大,机遇增多。但以品牌争霸的复合肥市场格局不会有大的变化,支撑市场的条件也不会有大的改观,自主创新、品牌整合、服务促销、稳健发展将成为整个行业的主旋律。而且农民在采购肥料过程中对产品质量和品牌也开始重视,就需要做好产品质量和成本方面的工作。
产品的生产需要多元化,以降低风险,提高利润。目前对磷矿石的利用从以肥为主,这样做不仅磷矿石的利用率比较低,而且生产单一产品有着很大的风险。因此,在2007年,磷复肥生产企业会采取精细化战略,即向精细化、循环化方向发展,实现对磷矿石资源的综合利用。化工产品有着丰厚的利润,通过发展化工产品,不仅能降低单一生产磷复肥所存在的风险,还可以通过化工利润来反哺化肥工业。
磷复肥生产企业实力的提高为企业全力参与流通提供了基础,并且也是企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的竞争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我国磷复肥行业整合后将出现一大批有实力、有远见的生产或流通强势企业。基于此,未来活跃在我国农资界的企业不外乎是生产型、农资连锁型、生产-农资联合型企业。
国内的产能过剩促使企业寻求国际市场。我国最大的磷化工集团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有限总公司董事长何浩明认为,磷肥企业应走出国门找市场,不能死守国内,应努力在国际市场拼搏。虽然磷肥是一种资源性产品,但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不到国际市场去锻炼,就像不下水学不会游泳一样。由于近几年国内磷铵扩产迅猛,到2008年磷酸二铵产量将达到900万吨左右,而国内每年只能消耗600万吨,将剩余300多万吨。限产是不可能的,借助中国化肥市场对外开放之机谋取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是有效的解决途径。
形势解读
国产磷复肥的质量和数量的提高,致使进口复合肥数量减少,但是当国内产生也逐渐出现过剩的时候,磷复肥企业的生存状况也受到了影响。不过磷复肥属于资源型的产品,不可能因为供求的变化而出现价格的整体下降,只不过在2007年价格上涨空间不会很大。
国产复合肥产能扩张迅猛,国内市场真正饱和。1998年,我国复合肥实物量进口达到805.5万吨,此后开始出现负增长,主要是因为国产复合肥产量的持续增加和质量提高,满足了国内需求,降低了进口肥的竞争力。不过,到2006年上半年,从复合肥产销情况来看,各生产厂家库存上升,盈利下滑,中国复合肥市场正式呈现饱和状态。
然而,复合肥产业的扩张并未得到“急刹车”。据中国磷复肥协会的统计,到2006年年底,仅中国磷复肥协会会员单位的复合肥产能达2000万吨,加上非会员单位产能起码超过4000万吨。
2006年上半年,全行业亏损面达40%左右,主要磷肥品种价格下滑8%—15%。尽管如此,磷复肥行业的投资热潮才刚刚开始。据统计,到2008年,我国磷酸二铵的生产能力将达1100万吨,而消费量仅600万吨;磷酸一铵2006年供需比例已达180%,到2008年也将达到200%以上;复混肥的情况更糟糕,近两年的开工率不足50%,不少企业依赖短斤少两维持经营。
但是由于各种优惠政策将逐渐取消,生产成本也不断上升,所以2007年尽管产能依旧过剩,磷复肥价格的上涨还是不可避免。价格的上涨并不意味着企业利润空间的增大,要想真正实现利润增长,还需企业及时进行技术改造,尽可能地降低成本。 作者:刘学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