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农药市场 >> 正文
国内化肥市场每日走势评述
国内尿素市场动态简报
我国农药出口首次负增长的隐忧
http://www.ampcn.com 2007-5-22 14:42:54 信息来源:中国农资 浏览: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石化处        张新玲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秘书处工程师       郭  卫
  山东天成农药有限公司外贸部经理      周长艳
  江苏傲伦达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 陈  律
  中化江苏公司农化事业部国外农药登记负责人 唐  玲
  上海民友化工有限公司国外登记经理     颜桂军  近年来,我国农药生产发展迅速,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同时也是世界农药出口大国。但2006年,我国农药出口近10年来首次负增长,我国农药出口背后有哪些隐忧,未来的调整方向路出何方?

  农药出口10年来首次负增长

  主持人: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我国农药出口出现近1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这背后到底有哪些原因呢?比如行业协调性差造成恶性价格竞争、出口的产品主要以低附加值的原药为主等等。

  张新玲:在出口方面,2006年,我国农药出口量为39.8万吨,创汇10.4亿美元,分别比2005年下降7.2%和25.7%。其中,前三季度农药出口均价为2595美元/吨,下降21%。其中,杀虫剂出口均价下降16.4%;杀菌剂下降25.1%;除草剂下降20.1%。这是自1997年以来,中国农药出口总量及创汇首次出现负增长。农药出口下降显示出我国农药行业面临产业升级的压力。

  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产业集中度比较低,截至2006年底,中国拥有合法的农药生产企业1803户,其中,原药生产企业457户,制剂加工企业1334户,分装企业12户。合法生产的原药品种是335个。生产企业小而散的结果就是实力不强,大部分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不到1000万元。而主营业务收入大于10亿元的企业只有7家(最大的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在5亿元到10亿之间的有12家,在1亿元到5亿元之间的是111家,在5000万元到1亿元之间的是137家,在1000万元到5000万元之间的是280家,其余1300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不到1000万元。众多的小企业难以积累足够的资金投入新产品的研发,所以整个农药行业的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

  郭 卫:农药出口减少有国内政策调节、国外技术壁垒等各种因素,其中还有出口企业太多太小,采取价格竞争的原因。现在的出口企业大多了,上千家从事出口贸易,有些小企业平时拿着放大镜都找不着,但它也在做农药出口贸易,这些企业往往在外商面前互相压价,结果使得农药出口陷入出口越多利润越少的境地。当价格低于一些企业能够承担的水平线之下时,一部分企业自然就会放弃出口。再加上语系不同、市场陌生等限制,做农药出口贸易越来越难了。

  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升值对农药出口也会有一定影响。南方有的企业出口依存度达70%,加上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人工费等无形之中增长了,企业赖以生存的劳动力与原材料的价格优势减弱很多,人民币的升值对这些企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对那些依靠价格优势、科技含量较低、资金量不足的小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冲击更是巨大的。

  主持人: 颜桂军和唐玲都是直接从事农药出口登记工作的,我们不妨听听他们的观点。

  颜桂军:我国农药行业生产规模和贸易规模发展很快,但是国内市场根本容纳不了,因此众多生产企业依靠出口才能存活,因此农药贸易顺差比较大。为了减少贸易顺差,缓解能源供应压力,保护环境,去年我国降低了农药出口退汇率。国家规定从去年1月1日起,将列入《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预先知情同意的鹿特丹公约》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中的25种农药品种出口退税率下调到5%。另外,欧美以及各国对农药的生态要求都在提高,而我国的农药质量并不是太高。一些新生效的国际公约将会对我国部分农药品种的出口起到制约作用。如《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及农药在国际贸易中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和《限制某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被列入两个公约清单中的部分农药品种如甲胺磷、对硫磷和久效磷等都会受到影响。现在看来影响了出口,但从长远看,有利于促进农药产品结构调整。

  我国农药企业在出口欧美市场还遇到一个问题就是产品的基础数据不清楚,欧盟要求对农药中所有杂质做定性、定量分析,精确度要达到0.1%,目前中国只有南开大学等少数研究机构的分析能够达到这一标准。此外,中国进行农药产品安全性评价的GLP标准实验室没有一家得到国际认可,这就是技术壁垒。目前世界各国农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技术壁垒已成为我国农药进出口贸易中很难应对的一种非关税壁垒。目前发达国家已掌握了农药研发的高端技术,人为设置技术壁垒,我们国家现在的农药技术无法跟发达国家相比,所以开拓国际高端市场困难很大。

  唐  玲:如果按销售额计算,我国在国际农药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仅为3.2%。出口产品价格偏低,利润空间少,部分企业的出口利润是靠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实现的。在退税变化的情况下,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必然受挫。另外,出口欧美市场得100多万美金的登记费,而出口东南亚、非洲市场一般也要几千美金。一些小企业根本承受不了高昂的登记费用。利润低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没有自己的品牌,二是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目前出口农药产品高达2905个,但大部分是让老外“贴牌”销售,利润大部分被外商赚取了;出口的农药产品仍以原药为主,相当一部分是出口原料,深加工的农药制剂出口较少。出口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我国出口企业在低端市场的恶性竞争搞得两败俱伤,生产成本高的企业将逐步退出。

  另外,农药进出口企业多而小,缺乏有效的行业协调,出口量很大但利润很小。与世界六大农化公司控制着80%的全球农药市场相比,我国有1800多家企业从事农药进出口业务,但每年出口额超百万美元的还不到200家。有些企业为占有市场份额不惜低价竞争,甚至有些企业的出口利润主要指望出口退税。近年来,农药出口价值增长速度一直落后于数量的增长速度,这种状况影响了我国农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企业间有效的整合是必要的

  主持人正如当前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一样,解决这些问题必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我们政府部门、企业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呢?

  张新玲:上世纪中国农药是体制改革、开放发展、提升数量、满足农业发展需要,从本世纪开始,中国农药工业正在进行结构调整,要解决行业发展的质量和长远竞争力的问题。目前,行业的总体规模不断壮大,产品结构、产业结构都有所改善;2000年中国农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产量比例是67∶12∶42;2006年为39∶8.6∶30;五种高毒有机磷品种的产量在总产量中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27%下降到目前的10%以下;目前以农药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有15家,有7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2001年超过10亿元的只有1家)。但我国农药仍旧存在群雄纷争、质量不一、价格无序等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间有效的整合是必要的。中国农药工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分化、重组的重要时期。

  另外国家正在大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型的社会,我国农药企业凭借低成本进行低价竞争不是长久之计,农药出口企业成本压力将会增大。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建立工业园区,一些污染大的企业面临搬迁,这样便于污染治理集中化。所以说,农药工业将和中国经济同步进入创新发展的时代。这种创新包括品种、工艺技术、品牌营销等等。

  主持人陈律作为农药企业的研究所所长,你对解决当前的问题有什么高招呢?

  陈  律:在国际市场上,低价格是中国农药参与竞争的“杀手锏”。但从长远着眼,低价竞争并不可取,现在印度劳动力成本也很低,他们的农药生产发展也很快,在国际市场与我们激烈竞争。所以,提高农药产品的技术含量是重中之重。据农业部统计显示,中国农药出口数量虽大,但创制产品不到10%,附加值高的产品所占比例仅为30%-40%,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产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中国农药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占出口总量的51.1%,发达国家市场不到10%。比如,欧盟取消登记的450个农药有效成分中,在我国仍有登记和使用的约有103个,涉及我国农药骨干品种约20个,对我国农药生产和出口必然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比之下,中国目前只能称为农药出口大国,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药出口强国。中国农药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偏低。出口产品中仿制品多,创制产品少;原药出口多,制剂出口少;中介出口多,直接出口少。没有技术含量,完全依靠低价参与国际竞争还容易带来贸易摩擦。我国已连续9年成为全球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农药典型的案例就是“草甘膦反倾销案”,我国除草剂产品“草甘膦”自1995年首次被欧盟提出反倾销调查以来,我国草甘膦生产企业已先后9次被澳大利亚、南美等国家提出反倾销诉讼。

  说起农药技术,我们要提到近邻韩国。1995年韩国加入WTO,当时对韩国农药产业构成很大威胁,但也为韩国农药行业带来了机遇。韩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农药创制,10年来已开发出17个新品种,占世界新农药的9%,成为新农药开发的强国。耕地面积有限的韩国,农药年销售额达8亿美元,居亚洲第三位,且其使用的农药多为高效、低毒、低磷产品,韩国一举成为新农药技术和产品的出口国。

  唐 玲:从环保角度来说,由于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量增加迅速,导致环保问题出现。农药生产污染环境的问题让发达国家棘手,于是将高污染的农药产业转移到我国境内,我国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农药增长迅速。国际跨国公司把生产基地向我国转移,带来一定技术的同时,也加重了我国的环保压力,这已引起我国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在去年底降低部分农药出口退税比例,同年9月取消对已列入PIC、POPs公约的农药品种的出口退税政策,就是有力的证明,各农药生产和出口单位应引起高度重视。生产企业要联合起来淘汰落后生产,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研究成果,降低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农药出口企业的协调。选定几个重点农药生产企业、几个竞争力强的农药产品,在某一个目标市场中进行农药登记,亮出自主的品牌,以品牌开拓市场。只有这样,才能让出口市场进一步规范起来,才能提高我国农药出口的价格和数量。

  周长艳:在开拓国际市场时,我们一些企业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市场调查方法,不太习惯做深入的市场调查。另外,只要有国外询单的,就马上盲目报价,只要有客户接受价格,马上就成交,谈不上什么行业自我保护,这样一来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就被国外客户掌控,再加上产品没什么技术含量,本属于自己的市场也不稳定了。

  我国缺乏航母式的农药出口企业或企业联合体,不能很好地打破农药跨国公司对国际农药市场的垄断。我国农药出口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偏小,不愿意进行企业间的有效整合,加上各自为战,所以没有实力与国外资金、技术雄厚的企业进行对抗,开辟国际市场面临农药海外登记的巨额费用、各国的政府政策反倾销、检验检疫标准、技术标准等一系列难题。所以,要加强对出口市场的研究。应组织相关机构、企业及专家学者等,进一步了解进口国的农药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农药市场状况,进出口运作的程序和特点,以及其国民的农业生产习惯和文化心理特点。一句话,就是要提高我们开拓国际市场的本领,不能再简单地卖便宜的农药产品给外商。

  自主创新是农药工业的唯一出路

  主持人的确,我国的农药出口面临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嘉宾们也为当前农药发展出了些点子,那么,未来我国农药行业调整方向在哪里呢?

  郭 卫:现阶段,我国农药出口光靠协调企业行为,不可能完全奏效。因为绝大多数农药进出口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信息不畅,人才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整体把握程度较低,仅仅从事简单的“买与卖”,还处于纯粹的逐利阶段,他们做农药就是为了挣钱,因此不会顾及环境保护、行业利益等问题,只要能挣一点就出口,这样的企业很难协调,而大型企业的负责人站得更高,要考虑一些社会责任问题,钱对他们几乎就是一个数字,所以协调起来要相对容易。除了尽力去协调出口企业规范自己的竞争行为之外,国家的农药产业政策将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上个世纪,我国农药工业快速发展,从而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还大量出口。现在,农药企业一下子有了几千家,并且小企业占多数。更重要的是,农药生产的污染问题与当前国家的产业政策相悖。一些小的农药企业表面上看,纳了税创了汇,但国家还得算另一笔账,因为你生产农药造成的污染需要国家花钱来治理,这个治理费往往比这样小企业创造的价值还要高,因此国家现在根本就不支持不鼓励小型的农药生产装置投产。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落实一些硬性指标,提高农药生产的进入门槛,鼓励大型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实力的企业集团。比如中化近来就收购好几家上市公司,这是农药行业拉开大规模整合帷幕的强烈信号。农药行业整合将是大势所趋,只有行业的集中度提高了,低价的恶性竞争、“贴牌”生产等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颜桂军:想突破技术壁垒,我国农药企业的唯一出路就是加强研发,提高农药的科技含量,尤其是大企业要舍得投入研发资金,必须研发超高活性、超低剂量、超高效率、低毒、低残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农药,冲破国外设置的检测标准,从而拥有市场主动权。

  最近世界农药巨头正在大举进入我国。拜耳、先正达、杜邦、陶氏益农等世界农药巨头已在我国建立了15家农药生产企业生产高效、低毒农药,总投资超过1亿美元。由于世界农药市场发展已趋向成熟及饱和,他们正在通过新技术、新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据霸主地位。

  我国农药仿制品比较多,仿制的路子眼看就到了尽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农药生产企业是否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质量农药产品将是关系农药行业生死存亡的大事。其实,突出技术瓶颈并非不可能,日本、韩国进行农药自主创新就获得成功。他们以前的技术并不占优势,也是从引进技术开始。但是,他们都没有依赖国外技术。大概在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用于自主研发的费用已经远远大于技术进口的费用。韩国在经济起飞时的技术水平和工业基础比我国还落后,但韩国农药行业一边引进高新技术和新型农药,一边加大自身开发新农药的力度,这一点值得我国农药行业借鉴。单纯依靠引进技术和引进外资来发展我国的农药产业可能走不通。农药研发,财力是基础,要造就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生产规模较大的农药大企业、大集团,逐步建立有创新能力的研究所,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实现企业创新,提高我国农药的国际竞争力。

  主持人谈到这里,相信我们对我国农药工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最后,我们请张新玲女士发表一下看法。

  张新玲:业内人士已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药工业将和中国经济同步进入创新发展的时代。这种创新包括品种、工艺技术、品牌营销等等,创新中最重要的是制度创新。国家政策以及税收要向新农药研发的企业、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倾斜。要抓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和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农药生产企业在研发新农药的同时,要加速向开发高附加值、利润丰厚的高端产品转产,从而才能与欧美产品竞争。农药生产企业只有盈利,才能反哺农药研发。农药生产企业要积极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提高创新能力。同时还应该加快科研体制改革,促使科研机构与生产企业一体化。科研院所应积极与国外农药大公司加强农药创新研究的合作,这对我国新农药研发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相关信息
  ·我国农药出口首次负增长的隐忧 (2007-5-22)
  ·2007年农药核准企业名单(第二批) (2007-5-22)
  ·2007年农药企业更名名单(第二批) (2007-5-22)
  ·陕西省农业厅对农药市场进一步加强管理 (2007-5-22)
  ·吉林省庆祝《农药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十周年 (2007-5-22)
  ·世卫建议中国控制使用杀虫剂 (2007-5-22)
  ·近日张家港与德国拜耳签署进口农药备忘录 (2007-5-22)
  ·国内进口高效低残留农药增长 (2007-5-22)
  ·农药市场管理不可轻视 (2007-5-22)
  ·广东农药工业协会召开通讯员会议 (2007-5-21)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