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化肥市场 > 正文

缓控释肥价格高难推广


农资网 2008年7月4日 09:50 来源:中国化工报 【

 近两年被炒得火热的缓控释肥料,始终难脱掉'贵族肥料'外衣,在市场上屡屡碰壁。6月29日-30日,在山东临沂市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缓控释肥技术及产业论坛上,来自美国、德国和国内30多位权威专家剖析了缓控释肥产业发展前景与市场商机,同时指出,由于技术等原因导致价格高企,产品难在大田作物上普及推广。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肥料处处长高祥照表示,国内肥料产业先后经历单质肥、复混肥、配方肥和缓控释肥等几个阶段,作为一项新兴产业的缓控释肥,其最重要意义在于,实现一次性施肥技术,减少劳力投入,节省成本。他说,缓控释肥核心技术是控制氮素释放,'氮肥后移',这与当前提倡的'勤施薄施'并不矛盾,因为缓控释肥的氮素定期释放,可以满足作物全程生长的氮肥需要,关键是缓控释肥要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杨春升表示,国内缓控释肥的研究、生产和应用起步较迟,品种配方不多,有些技术还未能完善,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且生产成本比传统复合肥要高,推广局限于花卉、草坪等,俨然一种'贵族肥料'。因此,如何提高技术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最终成为普及大田作物的'大众肥料',是摆在生产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
                                 
    山东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运生表示,从2004年始研发缓控释肥至今,其系列产品的开发利用总体上居国内领先水平,在综合运用抑制剂协同效应及磷素活化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农民认识有限,推广遇到不少困难。
                                 
    他认为,推广缓控释肥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宣传推广长效肥不仅仅只是为销售肥料获利,更重要的是为改变农民落后的施肥观念,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目前,施可丰缓控释肥已在山东、河南、江苏、河北等地建立了小麦、水稻和瓜果等示范田1万多亩,推广面积达430万亩。
                                 
    高祥照和杨春升还建议,缓控释肥产业除了要解决价高问题外,还需要进行宣传和培训,让广大农民认识这种新型肥料;加强研究和开发,根据不同作物,研发出针对作物生长规律的缓控释肥。更重要的是,政府要维护市场有序发展,不要让企业搞一窝蜂,尤其是要严厉打击个别借机造假谋取暴利的企业。

    □现实意义
                                 
    原化工部高级工程师冯元琦透露,我国当季化肥总体利用率为30%左右,其中氮肥为30%-35%,磷肥为15%-20%,钾肥为35%-50%。由于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极大浪费,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损失的氮素近850万吨,相当于1850万吨尿素,价值380亿元。此外,由于大量养分流失的损失每年达174万吨,养分进入水体形成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恶化,成为形成赤潮的主因之一。
                                 
    因此,从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和改善生态环境等考虑,这些正是缓控释肥发展的重点方向。此外,国家非常重视缓控释肥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07年中央一号文均把控释肥作为农业发展方向之一,国家扶持研发经费已达1400万元。

    防止'烧苗、烧根'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沈建华表示,缓控释肥能够解决作物需肥关键时期即需肥高峰的问题,在作物苗期控释肥料只缓慢释放养分,防止了肥料浓度过高'烧苗、烧根'和养分流失,等到作物生长快速期需要大量养分和需肥高峰时,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也迅速加快,等于达到了养分的平衡。减少施肥次数的同时,节约了用工成本。
                                 
    大量数据表明,缓控释肥可将化肥利用率由原来30%-35%提高一倍以上,节约氮肥用量30%-50%,大为较少了煤、电、天然气等能源。缓控释肥施用,还可以防止农作物对氮素的过量吸收,对抑制病害和改善品质有一定作用。
                              
□研发现状  国产控释肥效达120天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石元亮教授说,上世纪60年代末,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了包膜长效碳酸氢铵。如今,山东农大、华南农大、中国科学院、中国农大和郑州大学等单位已从不同领域开展研究,研发了品种齐全的稳定性肥料、包膜肥料、缓释肥料等产品。
                                 
    特别在稳定性肥料研制过程中,我国已脱离了传统单一抑制剂的模式,开发了复合型抑制剂,使肥效延长到112-120天,基本上解决了抑制剂作用时间短、应用成本过高的难题。此外,我国稳定性肥料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成本相对较低,国际稳定性肥料的成本为普通肥料100%-150%,而我国稳定性肥料的成本为普通肥料3%-5%。

    70家企业产缓控释肥

    冯元琦介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从事缓控释肥的科研院所有30多家,生产企业达70多家,其中,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就与国内48家企业达成这方面的合作,开发了数百个缓控释肥产品。
                                 
    目前,缓控释肥产业化开发正如火如荼进行。山东农业大学与山东金正大集团合作,建成大型缓控释肥生产线,生产出了热塑性、热固型树脂、硫包膜等缓控释肥产品;北京农林科学院的树脂包膜控释肥技术已转让给北京首创肥料制造有限公司、深圳芭田生态工程公司等单位,生产的产品规格控释时间从60天到120天不等,氮肥利用率提高10%-30%,提高作物产量20%左右。
                             
    □存在问题  包膜肥料研发滞后

    华南农业大学樊小林教授认为,目前,国内缓控释肥的试验室研发技术多,研究水平高,但缺乏中试研究,产业化水低,许多难于被工厂直接应用,产业化进程缓慢。此外,包膜材料选材广,虽有利降低成本,但是控释性能受到相当大的影响,控释效果不够稳定。而发达国家美国Scotts公司在这方面取得较大突破,早已研发了技术成熟的前期快释、前期慢释和均衡释放的缓控释肥产品。
                                 
    石元亮教授亦指出,目前,由于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我国添加抑制剂的稳定性缓释肥基本实现产业化生产。但是,包膜肥料生产工艺较为复杂,产业化研究与开发相对滞后。同时,缓控释肥目前主要测重氮素养分,对磷钾等养分的控释研究较少,且只强调缓释而忽略促施。

    营销推广困难重重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肥料处处长高祥照认为,除目前国内部分缓控释肥产品技术不过关外,推广受到较大的阻力来自农民的认识。他说,在众多农民的观念中,速溶速效是衡量肥料质量优劣的评判标准,容易引起对缓控释肥的曲解。许多农民把缓控释肥拿到水里一泡,发现比传统肥料难溶解,误以为是劣质肥料甚至假冒肥料。
                                 
    不过,冯元琦高级工程师认为,缓控释肥价格偏高是推广中的一块'绊脚石'。他说,目前国内缓控释肥每吨加工费用在600-800元,加上工厂管理和经营,大致每吨800-1000元,在市场上没太大的竞争优势。樊小林教授亦指出,在目前硫磺价格高企的背景下,硫包膜控释肥仅硫成本每吨达1200元,缓控释肥成为农民可望不可及的'贵族肥料',限制了缓控释肥在大田作物上推广应用。
                                 
    山东金正大陈宏坤表示,作为一种新型肥料,虽然氮肥利用率提高50%以上,但推广亦需要费很大功夫。要让农民从认识到接受,企业首先要做大量的示范给他们看。目前,他们正与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合作,今年在黑龙江、河北、河南等开展示范工作,计划在2009年后逐步扩大到全国。
    □发展建议   降低成本赢取市场

    有专家指出,虽然目前国内缓控释肥成本比国际同类产品有较大价格优势,但与国内传统复合肥相比,优势并不明显,有的价格甚至高1-2倍,导致推广难度较大。因此,企业要从包膜材料选择,优化降低包膜厚度和均匀度,改进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节能降耗等出发,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与传统肥料价格差距,让广大农民用得起。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石元亮教授表示,今后,我国缓控释肥研究重点应集中如下几个方面:筛选新型高效抑制剂和促释剂;研发控释效果耗、包膜能耗低、降解周期短的包膜材料;研究环境友好型控释材料和缓控释肥料的生产工艺。

    开发缓控释复混肥料

     冯元琦高级工程师建议,要结合我国推行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不同土壤肥力、土壤质地和种植灌溉条件,研发缓控释优先施肥技术模式。例如,使用'30%普通尿素+70%包膜控释尿素'配方的缓控释复混肥料,在油菜上一次性施肥,效果比全施普通尿素显著,增产率达15%以上,氮素利用率增21%以上。在农民根深蒂固的传统习惯中,或许这种模式更易让他们接受和推广。
                                 
    华南农业大学樊小林教授亦有同样看法。他说,要在短期内改变农民习惯确实很难,可先从研发延伸性产品着手,让农民过渡到接受缓控释肥。目前,华南农业大学正与有关企业合作,开发香蕉专用控释BB肥料,倍受农民青睐。此外,还可根据作物研发不同释放类型的肥料,如早释早供型、均匀释放供应型和后期释放晚供型等,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樊小林教授表示,我国缓控释肥发展应两个方向并重,在加强开展高端市场的同时,结合中国的特点,开发中低端市场(大田作物)缓控释肥及其延伸产品,这样有利于推进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化发展。

    作为优先产业扶持发展

    有控释肥生产企业指出,目前,我国缓控释肥行业发展规划落后,生产厂家分散,恶性竞争严重。他们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可否将缓控释肥行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出台专门政策给予扶持,以便使起步较迟的产业得以快速发展,提高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有企业建议,例如,在肥料出口问题上,不应将普通化肥出口关税政策简单应用在缓控释肥上,现行实行征收135%的出口关税率,严重削弱了我国缓控释肥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
                                 
    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陈宏坤说,由于缓控释肥是一种新型肥料,用户认知和市场接受需要一个过程,而农民选择化肥时,往往将控释肥与普通化肥混为一谈,不利于产品推广。因此,建议政府一方面像美国一样,对施用缓控释肥的农民进行补贴,另一方面在推广应用中,积极利用媒体对农民加强有关知识宣传和培训,引导农民正确认识缓控释肥。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举报】 【关闭】【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