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化肥生产和施用大国,但还不能称为化肥生产和施用的强国。在过去较长的时间里,我国化肥用量的增长大大快于粮食产量的增长。1980年我国化肥施用总量为1269万吨(折纯,下同),当年粮食产量为32056万吨。到2004年化肥用量达到4629万吨,当年粮食产量只有46947万吨。2004年与1980年相比,化肥用量增加3.65倍,而粮食产量仅增加1.46倍。除化肥施用中报酬递减规律起作用外,科学施肥、开发化肥新品种、提高化肥利用率等方面也有待提高。近几年由于国家的重视,这方面工作得到加强,发展缓控释肥就是一例。
一、大环境有利于缓控释肥的发展
1.国家开始重视
2004年,当缓释/控释肥还处于研发阶段时,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就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缓释/控释肥研讨会,当时在国家重要方针政策中还很难找到缓释/控释肥的字眼。近几年,缓释/控释肥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
①国家在2006—2007年的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把缓释/控释肥料作为农业发展的方向;
②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发展缓释/控释肥料,在新型高效肥研制中列有4个缓释/控释肥料课题;
③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第二部分“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发展新型农用工业中提到,优化肥料结构,加快发展适合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特点的专用肥、缓释肥。
2.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必要性
我国化肥当季利用率较低,总体利用率约为30%。其中氮肥为30—35%,磷肥为15—20%,钾肥为35—50%。利用率低至少带来两个问题:
一是资源的浪费问题。以2001—2004年氮肥年平均施用量2530万吨(纯N),当季利用率按较高的35%计,每年损失的氮肥大约有1640万吨。如果这些氮肥完全按尿素来计算,就相当于3560万吨尿素。按平均生产成本1700元/吨(市场售价约2400元/吨)计,损失的氮肥相当于人民币600亿元左右(按市场价850亿元)。按现有技术水平,利用率提高十个百分点是完全有可能的(发达国家的利用率为50—60%)。按提高氮肥利用率10%计算,每年可以比现在少损失氮肥250万吨,折成尿素则为540万吨,相当于少损失人民币92亿元(按市场价为130亿元)。按生产1吨尿素需要1吨标煤计算,提高10%的利用率就相当于每年节省540万吨标准煤。如果要生产这些尿素,需要建10个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大型装置。因此,在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今天,提高氮肥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对环境的污染。首先通过不同途径流失的化肥本身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地下水硝酸盐超标等;其次在生产肥料的过程中也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国家不断出台新政策,就是要控制生产过程中排出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如《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硝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都添加了控制总氮指标。以前重点强调的是氨氮,现在总氮指标除氨氮以外还包括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有机氮。
3.资源性产品,尤其是能源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对缓释/控释肥行业发展是个利好。
我国氮肥企业主要以能源产品为原料,化肥利用率低,无疑会造成资源浪费。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已达130多美元/桶,2008年6月12日阿拉伯湾尿素价格高端已达700美元/吨(离岸价),印尼达738美元/吨。据本刊了解,近期国内农民的尿素购买价格已达2400—2600元/吨,个别地区甚至超过3000元/吨。如此高的价格使得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资源的浪费显得更为紧迫。虽然生产缓释/控释肥料要增加成本,但化肥价格提高已使增加成本所占的比例减小,对推广缓释/控释肥有利。中国化工信息中心6月底在临沂召开的第二届缓释/控释肥产业论坛,应当说正逢推动缓释/控释肥发展的有利时机。
二、我国缓释/控释肥行业发展迅速
1.施用范围取得突破
由于缓释/控释肥料价格昂贵,过去主要用于非农业市场。近些年来,我国在降低缓释/控释肥成本方面有较大的突破,使原来的贵族肥料进入农田成为可能。
2004年召开第一届缓释/控释肥研讨会时,万吨产能以上的生产厂家还不多,现在已有几十万吨、甚至百万吨大厂出现。
2.缓释/控释肥被纳入国家发展规划
2006年以后,发展缓释/控释肥料已被纳入国家发展规划,这说明缓释/控释肥已引起国家有关方面的重视,也为今后发展创造了条件。
3.《缓控释肥料》标准出台
2007年公布了《缓控释肥料》国家化工行业标准(HG/T3931—2007),并于2007年10月1日起执行。该标准不适用于硫包衣尿素及稳定性肥料,而这两种肥料标准不久也将会陆续出台。《硫包衣肥料》国家化工行业标准及《抑制(稳定)型缓释肥料及抑制剂》化工行业标准已由有关单位起草,待主管部门审批。
这些标准的出台对规范缓释/控释肥料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
三、几点想法
1.加大宣传力度
要使缓释/控释肥料得以推广,加大宣传力度非常必要。目前全国有多少农民知道缓释/控释肥?又有多少经销商了解缓释/控释肥?估计不多。企业生产出产品的目的是供给消费者,如果消费者不了解产品,怎么可能买呢!在此笔者提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①政府有关部门,尤其是农技推广部门要把宣传、推广、施用缓释/控释肥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②建议在送电影下乡中增加播放有关缓释/控释肥的科教片,帮助农民提高认识。③推广实验田、示范田。农民信奉的是眼见为实,口碑相传,选择有影响力的种田大户作示范,影响力更大。
2.争取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近几年,我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成效显著,这也与国家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2005年以前,测土配方施肥收效其微。2005年国家提倡并制定相应政策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同年5月1日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还发布了“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自2005年开始国家投入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大,2005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县每县补贴40万元,2006、2007年补贴50万元,2008年新增县补贴60—100万元,这些做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根据农业部统计,2005—2007年三年,全国累计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面积9亿亩次,免费为1.4亿农户提供配方,减少不合理施肥160多万亩。
如果国家能对缓释/控释肥的推广及发展给予资金或优惠政策上的支持,将对行业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例如,适当补贴缓释/控释肥生产成本增加的那部分(与普通肥料相比),让缓释/控释肥价格与普通化肥更接近。再有争取在减免税收上的政策支持,对行业的发展也很有利。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全行业有一个组织,通过这一组织把行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的前景等等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争取国家的支持。有了这样一个组织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大家交流技术进步情况,求得共同发展,提升缓释/控释肥行业的总体水平。
3.成本
由于增加生产工序,提升了肥料的技术含量,缓释/控释肥料成本增加是必然的。降低生产成本是缓释/控释肥生产企业永远追求的目标。如果增加的生产成本能在增产的农产品中得到回报,农民就会有积极性,如果能获得超值回报,农民的积极性就会更高。
另外还有两个成本要考虑,一个是劳动力成本,缓释/控释肥一次施肥不用追肥,省工省力。还有一个是环境成本,这是公益性的,也是需要国家支持缓释/控释肥行业发展的重要理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