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化肥市场 > 正文

磷肥淡储:能否成为一场及时雨?


农资网 2008年7月24日 14:16 来源:中国化工报 【

  近日,记者从国家有关部门了解到,为了解决国内磷肥企业因出口受阻导致库存积压、资金周转困难,保证正常生产能力的发挥和秋季农业用肥的需要,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负责组织安排了 “磷肥专项储备”工作,此次淡储数量为100万吨,时间从7月20日—10月20日,品种全部为磷酸二铵。

  成本持续上升、市场销量锐减、出口严重受阻、库存增长迅速、资金周转困难、企业被迫限产,这是今年大多数磷铵企业所遇到的困境。为了解决磷肥企业目前所遇到的难题,同时也为了保证秋季磷酸二铵的供应,化解旺季市场的供需矛盾,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实施了100万吨的磷肥淡季专项储备工作。这项工作的实施是否及时化解当前的磷铵行业内所面临的危机?业界又是对此如何评价?

  开磷肥专项淡储之先河

  化肥属于“全年生产,季节销售”的产品。每年的农业生产旺季,化肥需求量陡增,淡季价格下跌,旺季货源紧张,价格上扬而化肥供应受制于生产、原料、运输等诸多因素,极易产生供需矛盾。化肥淡季储备制度是国家为了缓解化肥常年生产与季节使用之间的矛盾,保证化肥供应,同时将供给与需求更加顺畅地对接起来而采取的一项措施。2004年,我国第一次实施化肥淡季储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淡储起到“四两拨千斤”的调控效果。

  本次淡储,是为了缓解国内磷肥企业产品库存积压、销售不畅、开工困难等问题,同时也是为了保证秋季磷肥市场供需矛盾,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通过中国磷肥协会推荐、企业申请、专家评审的方式组织实施本次淡储工作。但今年的淡储政策与往年有所不同:

  第一,淡储时间要远远早于往年,每年淡储时间基本从10月份开始;第二,淡储品种全部为磷酸二铵,这也是国家第一次实施的磷肥专项储备;第三,对淡储的区域有所限制,仅局限于包括新疆、甘肃、陕西、安徽及河北、山东,看来剑指秋季磷肥消费的大省;第四,承储方式与以往有所不同,鼓励生产企业和农资流通企业联储的方式,政策更加务实;第五,承储数量及承储企业集中度高,本次淡储中云贵等地的承储量大约占总承储量的66%以上,二铵产量居国内排名前五位的企业占总承储量60%左右。

  另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有关部门对本次淡季专项储备工作等提出了特别要求,即承储区域内的磷酸二铵调入量要达到承储数量的120%,同时前两个月企业在承储区域内的库存量平均要达到承储数量的110%。

  更为特别的是,这次磷肥专项储备工作投标及标的落实到实施的时间仅有5天左右,这似乎更加增添了磷肥淡季专项储备的神秘色彩。究竟此次磷肥淡季专项储备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对后期的市场又会起到什么作用呢?

  能否真正救市需要市场检验

  国家实施磷肥淡季专项储备的初衷十分明确,目的就是解决磷铵企业目前所处的困境。据中国磷肥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受到原材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磷肥生产企业承受着原材料成本压力不断上升、国内消费疲软的巨大压力。特别是进入夏季以来,国内磷肥尤其是磷酸二铵企业库存增加较快、资金周转困难,国内的磷肥产量连续出现负增长,行业经济效益明显下滑。同时这位负责人介绍,这次以磷酸二铵为主体的100万吨磷肥秋季专项储备,基本满足了秋季用肥需求,同时也会缓解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压力。

  记者在政策出台的第一时间电话采访了部分业内人士,这其中包括中标的与未参与竞标的磷铵企业,也包括一些复合肥生产企业。

  采访中,大部分企业对于国家实施的磷肥淡季储备制度表示了积极拥护的态度,认为国家在这个时候对磷铵企业采取淡储专项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但效果可能只是暂时的,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所面临的成本价格急剧上涨等问题。但同时,企业也给予理解,他们认为这种临时政策只能对行业发展起到补充和引导的作用,市场的问题还需要通过市场来解决。

  部分磷铵企业代表也对淡储后的二铵市场走向表示了担忧,担心淡储政策的实施会加剧价格的下滑,引起企业间的价格大战。复合肥企业的代表则普遍认为二铵专项政策的实施对复合肥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二者虽然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性价比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磷铵专项淡储政策代表着国家对于磷铵行业的一种支持,而在这种支持背后是更为深沉的责任,淡储政策能否完美落实,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将影响到整个磷铵行业发展及秋季二铵市场供应的大局。

  凡事没有完美无缺的,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也同样如此。我们暂且不管磷肥淡季专项储备的实施是否将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难题和困境,但可以肯定的是:政策实施的特定时间及环境下,只要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就可以说是一项有效的政策。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举报】 【关闭】【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