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预计全球农药的格局将会打破,分工趋势也变得明显,常规原药品种的发展正在向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转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出现,而先行者的市场优势将越发明显。
..我国处于农药行业转型初期,多年来,国际农药巨头基本一直在延续着“产权农药—丰厚利润—研发投入—新产权农药”的发展路线,而国内大多数公司则处于被动的仿制和简单创制阶段,顺应我国目前的国情,产业升级在继续,而自主化进程则是路漫漫。
从出口角度分析,伪劣农药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国内农药市场,还让我国的国际形象大打折扣,随着国外采购商质量要求的提高,出口订单也必然向少部分优势企业转移。从种植面积来观察,玉米类已经超越稻谷类而跃居第一,棉花、茶园、甘蔗等作物的种植面积平均增速在2000年后位列前端。从销售额分作物占比情况来看,玉米的种植面积的增加会带来除草剂销售额的增加,而棉花、果蔬则发展侧重点在杀虫剂方面。
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环保农药已成为首选的主导产品,特别是高毒农药替代品种。2008年虽然国内农药整体销量同比有所下滑,但是由于5种高毒有机磷杀虫剂的停止使用,使得三唑磷、毒死蜱等农药的需求明显上升,从全国需求情况来看,吡虫啉和阿维菌素需求也出现明显上涨,对于国内农药行业来说,不仅要看清未来整体的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判断各个品种间相互替代的关系和随着种植结构的改变所带来的一系列农药品种的变化。
在国际化分工更加明细的情况下,随着我国工艺技术的飞速发展,进入转型初期的农药行业必然将经历一个5到10年的积累期,而在此期间也必然将伴随着大量的合并重整和优胜劣汰,只有站在行业的前端,走技术和差异化的道路,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短期判断,需要从稳定性出发判断未来我国农药产品总体需求格局,常规农药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后的农药产品包括农用拟除虫菊酯类、烟碱类等品种值得关注,在国内此种产品的稳定高速增长也将会持续,长期判断主要是基于四大驱动因素,我们认为对农药替代的发展方向会遵循高毒替代“产品价格-种植结构-国际分工-环保要求”的四项基本原则,企业产品品种差异化和领先战略则显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