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一天(1月24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宣布,我国决定推进化肥价格改革,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肥价格形成机制,自2009年1月25日起,将国产化肥出厂价格、除钾肥外的进口化肥港口交货价格由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至此,国内化肥价格体制正演绎着自1998年以来的第三次重大改革。
昨天,年后第一天上班的多名化肥企业负责人表示,这项改革是化肥行业的一场“及时雨”,因为历经近年化肥价格大起大落的磨炼后,国内化肥行业经得起市场经济的考验,半计划半市场经济的政府指导价已无法适应当前形势变化,改革市场化的化肥价格形成机制势在必行。
十年历经三次重大改革
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近日联合下发的《关于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中,南方农村报记者了解到,这次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的主要内容有三项:将国产化肥出厂价格、除钾肥外的进口化肥港口交货价格由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取消对已放开的化肥出厂价格以及对化肥流通环节价格实行提价申报、调价备案、最高限价、差率控制等各项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市场集中度较高的一般贸易进口钾肥价格仍进行适度监管,但适当调整监管方式。
“由政府定价到政府指导价,再到如今的市场调节价,这是近10年来国内化肥价格体制中的第三次重大改革。”业内人士表示,早在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首次建立了政府指导下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化肥出厂价格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放开化肥零售价格。
随后,在2004年,由于国内化肥价格上涨,国家立即推出新政干预:对实行市场调节的化肥出厂价格和零售价格,分别实行提价申报、差率控制等临时价格干预措施;2年后的2006年,农资价格继续上涨导致农民种植成本再次增大,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制度,给予种粮农民适当补偿,为推进化肥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提供有力保障;直至今年1月24日,国家决定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肥价格形成机制。
更让行业人士兴奋的是,虽然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后,产品价格完全由市场调节,但国家还是暂时保留对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实行的价格优惠政策,以及对化肥生产、流通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
通过控制出口调节肥价
省内一大型农资公司负责人表示,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以及行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化肥价格逐步走向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从这次政府把化肥由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这种提法,已昭示着国内化肥将由过去半计划半市场经济的准市场化,完全转向了市场化。
“化肥出厂政府指导价,以及化肥流通环节价格实行提价申报、调价备案、最高限价、差率控制等各项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在计划经济时代确实起到较大作用。”广东省某复合肥老板认为,但在近几年,除几家大型国有化肥生产和流通企业在执行这些政策外,众多中小企业、个体户对此根本不理睬,物价等部门也极少检查价格。“再说,那些国有企业也是表面上执行最高限价,私下却通过巧立各种名目,进行暗里提升价格,赚取更多利润,最高限价、差率控制等干预措施形同虚设。”
山东青岛某化肥企业负责人透露,十年来,我国化肥产业发展速度赶超世界水平,除钾肥外的各种肥料供需已达到平衡状态,尤其是氮肥、磷肥产能严重过剩,只要资源配置合理,国内市场化肥供应完全没有问题。而且,由于国内化肥产品种类繁多,生产规模、工艺路线差异大,经营环节复杂,客观上难以制定统一的价格政策。所以,肥料价格标准的制定,应由市场去完成。
广州某化肥企业钟老板说,国家要实现国内肥价稳定,并不能由限制最高出厂价决定,而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因此,关键是国家要严格控制肥料出口,保障国内供应。例如,掌控了世界相当市场份额的中国尿素、磷铵等,政府没必要对其出厂价进行控制,而是根据国内需求和国际市场变化,随时关紧或放开出口大门,使得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高价时不大量流出国外,在低价时不过量积压在国内,这是最为有效的调节措施。
原料市场限价没意义
有行内人士认为,从整个行业上下游的资源来看,对化肥产品价格实行限制政策,是不甚合理的。例如,化肥生产用的煤炭、硫磺等主要原料的价格,早已完全市场化了,政府极少干预,价格是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的,如果政府只对下游的化肥作出限价,显然是不公平的,不利于企业正常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更无法促进化肥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位金融业人士表示,不论是旺季还是淡季,政府控制尿素、磷铵等化肥的出厂价,没有多大的意义。最明显的是磷铵产品,受国际硫磺价格影响,在去年高峰时价格曾高达4000多元/吨,但现已跌至2000多元/吨,下降超过了50%;还有尿素产品,许多地方现行出厂价最高限价为1800元/吨,但现在厂家报价也只有1650-1700元/吨。“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对这些产品的价格干预已没必要了。根据市场供求、成本变化等调整价格,才有利于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限价等政策中曾很受伤的企业,放开化肥价格政策出台后舒了一口气。湖北某磷铵生产企业表示,政府对化肥价格干预,表面上是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实际上是间接损害了行业和农民的利益。他说,去年国际硫磺价格暴涨时,国内磷铵价格却被牢牢按住,且实施高关税封锁出口政策,导致大量磷铵产品库存积压,无法消化,最终使得不少企业亏损,个别大企业甚至处于倒闭状态。“如果这些大企业都倒闭了,对行业发展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农民也无法从中得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