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钾肥市场颇不宁静。4月中旬,国家提出对钾肥价格临时管制,即氯化钾产品的后续提价要进行申报或备案。当时,氯化钾价格约为3700元/吨。4月底,2008年进口钾肥合同签订——是2007年价格的2.2倍。之后,国内钾肥厂商纷纷要求与国际价格接轨。但对于钾肥提价,一直未能获批准。
在等待中,国内钾肥贸易商已把钾肥价格推上了4900元/吨。2008年进口钾肥到岸价加上一些港口费用,约5100元/吨,国内贸易商对钾肥的售价基本与国际接轨。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大宗商品价格拦腰折断,但钾肥市场价只低了10%~20%左右。
钾肥特殊之处在于:中国钾盐资源缺少,只集中在青海察尔汗和新疆罗布泊等少数地区。中国钾肥自给率只有30%。而国际情况大体相同,资源集中在少数生产商手中,他们通过控制钾肥产量,即可控制钾肥价格过度下跌。
正因为如此,国内最大氯化钾生产企业盐湖钾肥一直保持较高毛利。据其年报,2006年,氯化钾平均售价为1484元/吨(不含税),毛利率68%。2007年,其氯化钾平均售价1875元/吨(含税),毛利率70.08%。
2009年2月中下旬,国家先后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氯化钾及复混肥价格监管的通知》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钾肥价格管理政策的通知》两份通知,决定对国产钾肥出厂价实行市场调节。
通知也确定进口钾肥进价机制,即进口企业可以港口交货基准价格为基础,在上浮幅度3%、下浮不限的范围内制定具体港口交货价格。
对国产钾肥生产商来说,上述两个通知,使国产钾肥价格与国际价格接轨。钾肥行业的达摩克利斯剑,终于被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