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农资经销商都喜欢打价格战,想以此扩大销量,以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有些农资经销商虽然不情愿,但一旦被迫卷入这样的价格战,同样难以自拔。
虽说价格是商战利器,尤其是在市场疲软时期,其敏感性和诱惑力不言而喻。但像这种不分商品种类一律进行旷日持久的价格战,价格竞争就可能演变为恶性竞争。像我们农资市场大到全国小到一个村庄,农资总需求量基本是一个定数。比如就说一个农户,他种一亩地就需要一袋复合肥,无论你怎样促销,就是赔本赚吆喝,他还是一袋的用量。他不可能像其他商品那样,因为这一时期便宜,可以多买一些以便将来再用。也许农资商的出发点是想利用价格战多拉一个客户,但现实中在同一领域不可能只有你一个人在“跳独舞”,你能降人家也会降,尽管他人的这种降是被迫的。一旦双方都陷入这个游戏规则,被迫与不被迫,情愿与不情愿,一旦作出了这样的呼应,其效果是一致的。
这种价格大战一旦长久持续,经销商为了生存,最后出现的必然就是商品质量的降低,甚至是假冒伪劣的横行,这样消费者也由表面的受惠者而成为实际的受害者。表面看,这种一时的假冒伪劣商品不仅维持了经销商的生存,还会给他带来一定的利润。但这最终是表面的,其实真正最终受害的是经销商自己。因为经销商的这种销售行为、这种失信,一旦被发现、被曝光,带来的就不仅仅是一点利润多寡的问题,而是灭顶之灾。如三鹿奶粉事件就是铁证。我们广大农资经销商不妨由此进行反思对照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