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农资市场 > 正文

春耕备耕时期买农资农民有“三盼”


农资网 2009年3月31日 10:14 来源:安徽日报 【
一盼价格平稳合理

  3月24日,国家发改委宣布,自3月25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看到这个新闻我心里一咯噔,心想到收麦子的时候油费要增加不少。 ”宿州市埇桥区栏杆乡农民程元义告诉记者。

  像程元义一样,农户对农资价格变动非常关注。 “国家给的补贴、种一季庄稼的收入,只要农药化肥价格往上窜窜就没了。 ”采访中很多农户说。

  “近期我省主要农资价格小幅波动后逐渐趋于稳定,部分品类甚至出现下降。”省物价局价格检测中心主任谢保安说。

  数据显示,3月中旬尿素、碳酸氢铵,全省零售均价每公斤分别为2.01元、0.73元,比2月份分别上涨6.9%、4.3%。 “从2月中旬开始,尿素价格连续小幅上涨,但近期开始趋于稳定。 ”谢保安介绍,3月24日尿素全省市场批发均价每吨为1930元,比上周下跌1.03%。

  邻省的尿素价格走势与我省基本一致,3月24日每吨的批发价格,河南为1900元,山东1870元,江苏1930元,浙江1950元。

  “100斤一袋的复合肥,现在是160—170元,去年秋种时在200多元,尿素价格也没有多大变化。 ”程元义告诉记者。 “国产尿素现在是1.8元到2元左右,最近价格涨幅不大。 ”蚌埠市五河县刘集镇农民李爱民说。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农户何秀英也表示,最近的价格还算平稳。

  农膜和农药价格则小幅下降。3月中旬,农膜、主要农药全省零售均价比上月全面下跌。

  环比平稳,同比却涨幅不小。采访中农民反映目前价格水平有些偏高。数据显示,目前的价格与去年同期比上涨幅度较大。在阜阳,尿素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2%。在滁州,三元复合肥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6.3%。碳酸氢铵全省零售均价比去年同期上涨14.06%。

  再者,农户反映每年5月是农资价格长势最猛的时候,物价部门的分析也认为,尿素、碳铵价格八月份之前将一直处于上涨阶段。农户希望政府能提早介入,保持价格平稳。

  二盼质量有保障

  寿县50余户村民买到劣质化肥,导致油菜小麦损失、无为县15户农民购买的“白玉早”牌玉米种子有质量问题,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枞阳县7户农民接受上派镇某种子站为其防治病虫害,然而776亩田地却出现多种病虫害,有的几乎绝收……今年“3·15”消费者日公布的2008年度10大群体投诉案件中,涉及农资的就多达7件。

  “农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农民一季收成,再不能让农民总遭受假冒伪劣农资的害! ”省工商局市场处方处长说,假农资流入市场,一要查源头,二要查渠道和销售点。

  采访中记者发现,种粮大户一般都不会买到假货,而农户零散购买容易上当,这与销售渠道关系密切。 “都是厂家销售点供应,一般都送货上门。”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种粮大户王化东说。但一般农户享受不到这样的条件,也缺乏鉴别能力,购买的随意性也大。因此,当前要加紧建放心农资销售渠道和网点,把假冒伪劣农资驱逐出市场。“如果每个村都能建有放心农资销售点,提高放心优质农资产品覆盖面,就能最大程度保护农民利益。 ”省供销社有关负责人称。

  定远县七里塘乡韩圩村农民陈传同说,现在乡里开了辉隆连锁店,销售的化肥、农药都是大厂名牌产品,质量有保障。但没连锁店时“一到春耕秋种就发愁,购买化肥、农药分不清哪好哪坏。 ”

  据了解,省农委已将创新农资供应模式列入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的重点课题。 “我们要求各地认真总结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的经验,推广农资连锁、农资行业协会等模式,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名优农资企业、农资专业合作组织等直接到乡村设立经营网点。 ”省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省农委也已制定今年的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方案,重点针对种子、农药、肥料等7种农资进行专项打假。 “重点查处无证经营、未审先推、高毒农药、标签不规范、虚假广告等行为,坚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省农委主任张华建强调。

  三盼农技服务进家门

  “20年前肥料、种子品种很少,凭经验就能鉴别。现在不行,花样繁多,根本不知道怎么选。 ”长丰县造甲乡农民王兴伟告诉记者,只有用了以后才知道,万一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一季就完了。

  王兴伟的困惑反映了一个现实,那就是现在农民迫切需要农技服务进家门。 “都知道科学施肥好,可怎么算科学施肥,一亩地用多少,咱心里没底,最盼的是专家能下来指导。 ”何秀英说。

  这种需求在今年尤其迫切。一场50年一遇的旱灾让很多庄稼老把式都不知道该如何施肥。“同样一块受旱小麦,施肥、浇水得当苗情就能转好,反之就可能大幅度减产。 ”省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技术指导组首席专家马传喜说。

  再如,当前施用拔节肥是田管的关键技术,关系抗旱夺丰收的大局,但我省很多地方农民没有施拔节肥的习惯,没有经验,这就需要农技人员下到田间地头科学引导。

  更重要的是,现在我们的农产品更多地走出国门,直接面对不同国家的不同检验检测标准,肥料和农药使用是否得当,关系到一批产品甚至一个产业的命运。在砀山,当地农民对农药的使用非常谨慎,什么药能用什么不能用,都要经专家认定,有的村梨农还成立合作社,有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病害监测,只有这样才经得起欧盟、美国的苛刻检测。

  据了解,针对农民的需求,今年2月下旬到5月底,省农委将组织5万名农业科技人员,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春季农业生产科技服务活动。期间,科技人员将重点围绕作物田间管理、春耕春种、农机化、各项惠农政策等进村入户。

  此外,农业部门还将利用我省1200多个培训基地,对广大农民进行室内、现场培训,解难答疑,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农技110等形式,开展技术和惠农政策宣传。大旱之年,科技帮扶必将带给农民丰收的希望。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举报】 【关闭】【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