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的快速消费品,以最大宗的尿素为例,去年产量约为五千六百多万吨,大部分供应国内市场。今年供大于求,虽然政府取消化肥价格限制政策,化肥价格风光不再。但在生产商、经销商、农民这条产业链中,农民始终处于弱势。无论是使用化肥的相关知识,还是对价格波动的承受力。农产品价格高时,化肥价格也高;化肥价格下降时,农产品价格也低,农民不敢增加对土地的投入。
改为市场调节价
化肥价格管制政策的放松有利市场价格的形成。自2009年1月起,把国产化肥出厂价格、除钾肥外的进口化肥港口交货价格,由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化肥批发、零售价格继续实行市场调节价。取消对已放开的化肥出厂价格实行提价申报、调价备案、最高限价及对化肥流通环节的各项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继续对一般贸易进口钾肥价格实行适度监管。
除了供求关系,化肥价格与石化产品价格走势相关度高。尿素以煤炭或天然气为原料,前两年价格如过山车。生产商无法合理安排产能,经销商难以维持合理库存。但价格下跌后,生产商在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继续享受价格优惠及税收优惠。只要成本控制得当,仍然可以获得利润。关键在于市场需求。去年年底尿素的出口特别关税被取消,尿素出口成为生产商的另一条出路。
培训农民成当务之急
为保护农民利益,政府需继续完善农资补贴政策。化肥价格上涨时,增加对农民的农资综合补贴;化肥价格下跌时,农民是否得利?目前化肥不合理的过量使用不同程度地存在,既污染水源,也破坏土壤肥力。价格下跌,可能助长化肥过量使用。培训农民合理使用化肥才是当务之急,既可降低生产成本,亦能保护水土,有利于保证长期农产品供应。
其次,让农民有方便的管道可以买到合格化肥,需在产品检测、通路建设予以扶持。现有对通路的税收优惠,也可结合各个地区的经济差异,重点扶持贫穷地区的销售商。
化肥的淡季商业储备制度,可逐步过渡到国家储备,以保证生产农产品的最低化肥用量。化肥的供需情形,将影响农产品产量、品质,最终传导至农产品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