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磷复肥产业发展处于结构调整的重要关头,只有在立足国内农业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循环经济与科技创新,延伸整个磷化工产业链,才能使中国磷复肥产业突破瓶颈发展。这是4月23日昆明召开的第二届全国磷复肥技术创新(云天化国际)论坛上给记者的感受。
2008年,中国磷复肥产业受到重创,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进一步提前,企业都在寻求突破发展瓶颈的新办法。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张永志、《磷肥与复肥》杂志主编许秀成都表示,未来中国磷肥行业发展既要保证农业需求,又要兼顾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目标,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才能成为磷肥强国。
据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分析,2008年底国内磷酸二铵产能约过剩500万吨(实物量,下同),磷酸一铵约过剩600万~650万吨。2009年3月底,国内磷酸二铵供大于求量在180万~230万吨之间。在此情况下,磷复肥企业已体会到单一产品的效益越来越低,产业调整成为必然选择。
郑州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全国磷肥与复肥信息站主任汤建伟,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明大增认为,2009年国内磷复肥和磷化工企业面临着市场饱和、节能减排要求提高、效益下降等诸多挑战,新形势让企业意识到只有在立足国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循环经济与技术创新,延伸磷化工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才能摆脱发展困局。
国内磷肥产业在磷矿采选、料浆法磷铵、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黄磷生产技术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水平,但循环经济与自主创新方面仍然滞后。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在论坛上指出,欧盟已经规定磷化工生产不得全部以磷矿石为生产原料,至少需有50%为回收磷。磷资源涉及肥料、农药等13个领域,资源的利用需重视多元化。清华大学化工系生态工程中心胡山鹰教授认为,向自然生态运行模式学习是解决当前高速发展与资源短缺、能源匮乏、环境污染矛盾的唯一出路。四川大学化工学院钟本和教授认为,磷化工要在湿法磷酸净化、黄磷提取、湿-热联产法生产磷酸、电子级磷酸制备、磷化工循环经济与绿色合成技术方面获得突破,通过建立研发平台、验证平台、扩散平台实现磷化工产业国际化、大型化、精细化。
据悉,本次会议由全国磷肥与复肥信息站、《磷肥与复肥》编辑部、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郑州大学化工学院、四川大学化工学院主办,来自磷复肥行业的专家、企业代表约300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