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化肥市场 > 正文

中国化肥:真是不能再“肥”了


农资网 2009年7月24日 16:34 来源:农资导报 【
现在中国化肥行业的形势似乎让人看不明白了。市场需求不旺,价格不断下滑,企业效益大幅下降,业内人士发出中国化肥产能已严重过剩的警示不但没有引起共鸣,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反而越来越加剧,今年以来化肥产量月月以两位数增长,产能扩张速度仍在不断增加。
  化肥产能严重过剩
  氮肥  至2008年底,中国合成氨产量为5050万吨(折纯),尿素实物产量为5104万吨,已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33.6%和34.6%,均居世界首位。今年前5个月,氮肥折纯产量为1998.3万吨(折纯),同比增长10.9%;尿素产量为2600万吨(实物),同比增长9.8%。按照目前的产量预测,今年尿素的产量将突破6000万吨。继2007年全国新增尿素产能327万吨,2008年又新增产能285万吨,到2008年底国内尿素产能已达5857万吨(实物量)。预计今年合成氨、尿素分别新增实物产能246万吨和430万吨。
  从中国农业发展目标和现有施肥水平来看,中国氮肥需求增速在2% 左右,而尿素的需求增速在4%左右,今年农业尿素的需求量预计为4000万吨。进入本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对氮肥,特别是尿素的需求每年保持在10%~15%的增速,2007年尿素的消费量为700万吨。去年特别是第四季度以后,由于整个工业发展速度减缓,工业尿素消费明显减少,全年尿素的消费量减少至650万吨。2009年尿素的工业消费量也只能保持在500万~600万吨的水平。加上一定量的出口,估计今年尿素的表观消费量不足5000 万吨(实物量),供需平衡后富余量将超过1000万吨。
  磷肥  与氮肥相同,近年来磷肥产量也呈快速增长态势。从2005年起,中国磷肥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实现了自给。2008年1285万吨(P2O5)的产量同比虽然有所下降,但自给率已提高到117%;高浓度磷复肥占磷肥总量的比例从2000年的35.4%提高到2008年的73.8%,且产业布局、集中度也有显著提高,云、贵、川、鄂四个磷资源大省磷肥产量已占全国磷肥总产量的59%,行业前10家企业产量之和占磷肥总产量的43%。2007年中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磷肥出口国,当年出口磷肥254.3万吨,约占世界磷肥贸易量的25%。今年1~5月磷铵累计产量达669.6万吨(实物量),同比增长 16.4%。截至2008年底,中国已建成磷肥生产能力约2000万吨,其中磷酸二铵产能约1100万吨(实物量),而国内需求约为600万吨;磷酸一铵产能约1300万吨(实物量),国内需求为600万~700万吨。目前,一些资源大省还在扩大磷铵产能。据IFA预测,在未来5年内全球新建的40套磷复肥生产装置中,中国就占了18套。预计到2010年中国高浓度磷复肥产能还要增加300万吨。
  同样是IFA日前发布报告称,由于世界大环境及农民对投肥风险意识的增加,2008~2009年度全球肥料消费量将下降2.2%,其中磷肥将下降4.7%,国内磷复肥市场也难逃低迷的厄运。去年9月份后国内市场磷复肥价格暴跌,售价与成本严重倒挂,企业亏损严重,至今仍处于高价原料产品库存和市场低迷的困境中,消化高价原料产品还需要一段时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产能结构性过剩矛盾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更加突出。根据5月份产量分析,部分化肥企业装置开工率仍然严重不足,其中磷肥行业装置开工率虽只有约50%,但化肥行业投资仍达到平均30.2%的惊人增幅,其中磷肥的投资同比增长112%,简直是不可思议。
  走出困境必须“瘦身”
  为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使中国经济尽快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国家积极采取了扩大内需、促进外贸、继续发展等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作为化肥行业来讲,要想走出困境,淘汰落后产能是必须的途径。在国务院制定的振兴计划中,把扩大需求、淘汰落后产能放在同等重要的方面,但对于化肥行业,从科学用肥、节能减排的角度考虑,中国的化肥市场需求不可能有太大幅度的提高。目前中国占世界10%的耕地已消耗了全球30%的化肥,化肥消费总量和单位面积施用量已处于较高水平,中国目前化肥的使用已不是量的增加,而是质的提高。也就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肥料的复合化,达到精细化水平。
  中国化肥利用率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农业用肥数量将至少减少30%~40%的水平。另外,农业专家已提出,由于近年来大量化学肥料的使用,忽视了对有机肥料的施用,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大幅减少,急需加以补充。通过科学手段,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才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而非无限增加化肥的刚性需求。由此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科学水平的提高,化肥的发展空间将被不断地挤压。这里我们还没有考虑因农产品收购价格长期处于低迷态势,影响农民种田积极性而造成化肥需求量下降的负面因素。
  对于化肥这种能源性和资源性产品,中国政府立足满足国内农业生产需求的原则一直是非常明确的,被列为控制性出口产品的范围之内。近年来,每当化肥出口量大幅增加时,国家迅速提高关税加以控制。国家发改委也多次表明,继续控制化肥出口是大势所趋。而且随着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国际上具有成本优势的能源与资源大国在不断扩大本国化肥产能,国际主要化肥消费国本国化肥产能不断释放,其直接后果是国际化肥市场也是资源量供大于求,中国化肥在国际市场取得利润的空间不断受到打压。扩内需不科学、促外易不实际,实现化肥供需平衡的唯一途径就是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去产能化,降低化肥总量,在更为科学的基础上达到新的产需平衡。
  加快市场化进程是有效手段
  在进入本世纪初,对化肥行业进行整合,淘汰落后产能就一直伴随着化肥产业快速发展不断被提出,可是,在较好的效益下往往被大多数企业所漠视。面对当前产能的严重过剩和低迷的市场需求,化肥企业又面临着新一轮结构调整和重新整合。
  国务院发布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的上大压小、产能置换,淘汰技术落后、资源利用不合理的产能,就是这一轮化肥结构调整的原则,这体现了国家对这次化肥结构调整既要着力解决当前化肥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保障产业平稳运行,又要着眼长远,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发展后劲。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淘汰落后产能的规划目标中,化肥成为石化产业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领域之一。为了保证这次结构调整真正取得成效,借鉴以往经验,在目前国产化肥已完全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政府已完全没有了改革会造成化肥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农民买不起肥的后顾之忧。
  今年初,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加快了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步伐,取消化肥价格限制政策,将国产化肥出厂价格由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取消了对化肥流通环节价格实行差率控制等各项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与此同时,已开始逐步调整对化肥生产的优惠政策,其目的就是促使具有规模效应、成本优势的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通过市场调节,使行业实现优胜劣汰。为了加快化肥市场化进程,政府还将通过修订和完善产业政策,建立产能退出机制,推进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企业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用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等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国家还会通过信贷、税收、环保等政策扶持优势企业,加大化肥企业的结构调整力度,使化肥行业尽快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举报】 【关闭】【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