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生物农药一直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一方面,全民皆知化学农药用多了有危害,“买菜要带虫眼”是家庭主妇的技巧;另一方面,可有效解决此问题的生物农药应用推广却极为困难。
以绿僵菌防治东亚飞蝗来说,在室内条件下,表现最为优异的绿僵菌菌株致死飞蝗也要3天以上的时间,田间防效更是糟糕,每每被人问及此项研究的意义所在,难免支吾。
虽然生物农药因自身特性,其发展和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不过近年来,生物农药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国人对无公害、有机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井冈霉素、阿维菌素、Bt和昆虫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都有企业坚持生产研发多年,阿维菌素更是以“优等生”的姿态出现。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技术上并无太大劣势。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据有关数据显示,世界生物农药产能近年有向中国转移的趋势,这对中国的生物农药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生物农药对中国来说,必定不会是个小产业,而是蓬勃发展的好产业。
各种迹象表明,生物农药“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有望得以扭转。
在促进生物农药大发展上,现阶段应在“四个加强”上下功夫:
一是国家应加强对生物农药发展政策的支持,比如加大对生物农药优点的宣传,对生产企业减免税费等。
二是加强研究开发力度,政府加大投入研究与开发经费,经费要分开层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开发研究,并注重产业开发研究。
三是加强企业与科研单位的联合,推动资源优势整合,集成创新,形成既具有开发能力又有规模生产的大型生物农药企业。
四是加强生物农药技术推广,企业和农技推广部门应共同努力,加大对农民的培训,使农民能够熟练掌握生物农药的使用技术。使用生物农药政府应给予一定补贴,在无公害农产品、鲜食农产品以及出口农产品等方面大面积使用,政府采取招标方式补贴或免费赠送等。
只要群策群力、抓住机遇正面挑战,生物农药“叫好又叫座”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