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必和必拓”的关注超越了钾盐业、矿产业,甚至引来一些财经和资本运作机构介入其中,行业对一些媒体报道的专业性提出质疑。有人提出,钾肥行业外的媒体显现炒作痕迹,一些所谓的专家对国内资源量和供给量也并不清晰。也许,作为行业内媒体应当对一些基本常识做一些澄清,这也正是发出化肥行业特别是钾肥行业自己声音的时候。
目前中国钾肥需求接近1000万吨,2009年需求下降后,约为600万吨左右,供给来源于国内生产、国际采购协议、边境小额贸易三大路径。2009年以来,经过升级改造,包括盐湖钾肥、国投新疆在内的国内产能已近400万吨,占市场消费量的50%左右;2009年,我国进口氯化钾198.3万吨实物量,占国内需求供给的33%左右,其中采取一般贸易方式进口数量为114.4万吨,占需求量的20%左右。显然,中国钾肥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已经有所改变。
行业认为,“必和必拓”收购PCS后将控制价格还做不到。其一,BPC、IPC、ICL多家供应商达成的“默契”,尚无法抗衡,“必和必拓”从PCS孤立出去更无法做到。较之而言,倒是2010年握有中国市场100万吨定单的BPC、持有其50%的股份的乌拉尔钾肥公司,与俄罗斯最大的钾盐生产商歇尔维尼特钾肥公司的合并案,更让中国这个需求市场充满猜想。
当然,“必和必拓”的恶意收购引人警惕,然而,围绕中国的资源整合、世界资源格局重新部署的趋势,让“必和必拓”并非那么坦然。中石化收购康菲石油在加权益、中国铝业进军澳大利亚奥鲁昆铝土矿资源开发项目等等中国资源战略,也让世界矿业巨头开始恐慌。
特别是2009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纷纷出台政策,助力企业“走出去”开发境外钾肥资源。云天化集团、中国水电矿业公司、中农集团、四川开元集团、中川国际矿业控股有限公司、中信国际合作公司等已分别在老挝、加拿大、乌兹别克斯坦、刚果(布)等国进行钾盐矿产的勘探和开发,对增加我国钾资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预计,在未来10年,中国仅境外产能将超过1000万吨。
虽然中国用自己的方式,撼动了啮合紧密的资源“轮盘”向需求市场倾斜,但是中国依然是一个泥足巨人。但是,总体来看,开发钾矿存在一定的风险,且难度非常大。成功布控后、千万吨以上的产能释放,使艰难“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将继续征战于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如何与国际竞争、与同族竞争,仍是一门必修课。在未来目标市场的开拓上,中国企业应相互谋求共同点和平衡点,学会与同族、乃至世界共舞。否则,在国际舞台上,“必和必拓”将永远是一个搅局者。作者: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