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化肥市场 > 正文

缓释肥走向大田 施用技术推广需同步


农资网 2010年10月8日 12:31 来源:南方农村报 【
近日,中国植物营养学与肥料协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新型肥料学术研讨会”,由于近期缓释肥升温,成为行内热点,本次会议也将主题定为缓释肥的市场推广前景探讨。
  与会人士认为,至今我国缓释肥的使用量仍不到肥料总使用量的1%,而且迟迟未能走向大田。造成这种局面除了价格偏贵、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原因之外,施用技术的推广几近空白,也是阻碍其占领市场的一大障碍。
大田作物推广缓慢
  据有关部门统计,至2009年全国缓释肥料产能已经接近250万吨,但实际年产量仅约70万吨,其中肥料包裹肥料型5万吨,树脂包衣型5万吨,硫包衣型30万吨,生化抑制剂型20万吨,脲醛类肥料10万吨。约为全国化肥总产量(2009年全国化肥实物总产量1.57亿吨)的0.5%,占全国氮肥实物总量(2009年为9700万吨)的0.7%,占全国复混肥料总产量(2009年约5000万吨)的1.4%。
  不仅在国内,较早推广应用缓释肥的欧美等发达国家缓释肥的推广也进展缓慢。据美国硫研究所樊明宪博士介绍,2009年美国缓释肥消费量只有52.4万吨,2001-2009年间,控释肥料消费量平均年增长仅为4%。
  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许秀成教授说,20世纪末世界缓释肥产量约100万吨,2009年世界缓释肥总产量约200万吨,“十年间增长量只有100万吨,而且大部分是中国贡献的,这与其他肥料产量扩增速度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缓释肥增长之所以这么缓慢,主要原因就是当前的缓释肥没有走向大田作物,市场狭窄。”许秀成说,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缓释肥90%是用于草坪、花卉园艺等非农市场,大田作物几乎空白。同样在我国,目前的缓释肥的推广也大都是在草坪、花卉园艺及经济作物上,而水稻、小麦等作物上推广面积非常的微小。
施用技术成为掣肘
  为何缓释肥推广多年仍未打开大田作物市场?业内不少人认为,除了众所周知的价格偏贵、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原因之外,缓释肥的施用技术的推广仍很落后,这也成为其推广的一大障碍。
  吉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教授高强介绍,缓释肥不同于常规肥,施用技术很有讲究,而我国作物结构复杂、土壤特性差异很大,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作物上,缓释肥的品种选择和使用上都不一样。如果产品施用方式不当,甚至还会导致作物减产。“比如缓释肥需要深施,而很多农户并不知道,还是和普通肥料一样,直接撒施在土壤表面,肥效肯定不行。”
  对此,一位参会的山东烟台土肥站工作人深有感触:“缓释肥技术实在太缺乏了,不光普通农户不懂,就连我这个从事多年土肥推广工作的人都不知道该怎么施用。”
  据他介绍,烟台种有220万亩苹果,经济效益较高,他们就把缓施肥推向苹果,但农户尝试后,有的却说效果不理想,拒绝使用。“肥料是我们经过评测后选择厂家,并直接拿货的,质量绝对没问题,肯定是施用方法不当。”
  有专家还表示,目前大部分的缓释肥产品施用说明都是一概而论,缺少针对性,导致农户“蒙查查”,效果自然会打折扣。
  他介绍,以国内一厂家生产的果树专用控释肥为例,其推荐使用方法是:成年树2-3公斤/棵,幼树0.5-1公斤/棵,每年分秋、春、夏三次,可开条状沟、环状沟、放射状沟施。但其实具体施肥量要根据果树的品种、树龄、产量以及当地土壤条件而定。一般密植果园用条状施肥,幼龄果园用环状沟施肥,初盛果期果园用放射沟施肥。
  许秀成教授也表示,当前缓施肥虽然贵,但如果农户能够科学使用,缓施肥能大大节省人工,还能促进作物增产,这么计算下来,农户自然就不会觉得贵。“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农户没有掌握使用技术,缓施肥的优势没能发挥出来,自然就影响了缓释肥推广。”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举报】 【关闭】【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