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化肥市场 > 正文

化肥企业从“应战”到“挑战”


农资网 2010年10月19日 17:26 来源:中国工业报 【
  2010年,世界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各企业在忙于收拾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留下的一片狼藉的同时,也在总结2009年的经验与教训。目前,我国石化行业仍处于保增长的关键阶段,行业增长的基础还不十分牢固,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完全消除,行业内部发展还很不平衡,结构调整的任务更加艰巨。同时,外部需求还相当脆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进口对国内产业的冲击加大,保持行业经济运行平稳健康发展面临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目前,化肥生产企业既要承担上游原料价格市场化,煤炭、电力、石油等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又面临着化肥产品限价销售的挑战。国内大多数化肥生产企业仍在盈亏线上挣扎,甚至出现巨额亏损。不少企业因受高成本和高库存影响,纷纷被迫停产、减产或提前检修。
  
  序幕:行业现状———产能过剩竞争加剧
  
  随着国内化肥市场逐步放开,国外进口化肥的大量涌入,国内化肥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将增大。
  
  此外,近几年随着石油化工产业和新型煤化工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新建化肥装置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化肥产能增加过快,短短5年间尿素年产量就增长了47%,国内尿素市场供给的增长已经远高于工、农业生产需求的增长。
  
  有资料表明,2007年全国尿素产能5400万吨,2008年全国尿素产能达到5900万吨,当年尿素总需求量为5200万吨左右,市场过剩700万吨左右,基本依靠出口来消化。2009年全国尿素新增产能约为430万吨,总产能达到6300万吨。全国工、农业化肥需求量约5200万~5300万吨,产能过剩首次超过1000万吨。综合分析,目前我国化肥市场总体供大于求,尿素严重产能过剩。令人堪忧的是,目前国内不少化肥新建和在建项目仍在建设,国内尿素产能还将继续扩大。预计“十二五”期间,化肥市场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国内尿素市场供大于求的趋势很难扭转。
  
  中国石化集团尿素总产能为363万吨/年,占全国产能的6%,在国内化肥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旗下拥有巴陵石化、镇海炼化、安庆石化、九江石化、湖北化肥、金陵石化、齐鲁达州化肥共7家大型尿素生产企业,各企业的尿素产能分别为:巴陵61万吨/年、镇海60万吨/年,安庆52万吨/年,九江52万吨/年,湖北48万吨/年,金陵40万吨/年,达州48万吨/年。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石化尿素生产企业也同样遭遇了销售寒流。对此,他们调整策略,积极应对,深入研究市场,谋局化肥生产经营,通过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做好营销服务等一系列举措,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逐步实现中国石化化肥板块整体减亏脱困、扭亏增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第一招:调整———从迎挑战到获机遇
  
  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提高农资保障能力,对现有氮肥生产企业进行原料路线技术改造和动力结构调整。”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石化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拉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振兴石化产业,必须在稳定石化产品市场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从而带动石化产业实现整体升级。
  
  《规划》将有力地推动化肥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加速化肥行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改善化肥行业龙头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通过上大压小、产能置换等措施,逐步淘汰了高能耗、工艺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安全隐患多、环境污染严重的化肥产能。经过新一轮的“洗牌”,像中国石化等一批有资源、有市场、有竞争力、有技术的大型化肥企业必将冬去春来,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石化行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应该看到,资源、环境、低碳、节能、减排和技术储备不足等长期积累的矛盾对石化行业发展的制约,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石化行业亟待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化肥生产企业也只有沿着“发展高端、平衡中端、淘汰低端”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主动积极地推进结构调整,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工信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及有关规划院、设计院正在加紧研究和制定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石化行业的发展重点在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安全生产、资源保障以及发展新材料产业等六个方面。这不仅是贯彻中央决策精神的需要,也是石油和化学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招:技改———从高能耗到节能降耗
  
  我国尿素生产企业目前基本采用煤炭、重油和天然气为原料。其中以煤炭为原料的约占63%,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约占25%左右,以重油为原料的约占12%。“油头”企业主要分布在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石油巨头之间。
  
  在国际油价攀升的压力下,“油头”企业生产经营不堪重负,纷纷投巨资引进先进生产线,优化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化肥原料线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以期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国石化早在2003年,就着手炼油化工系统开发利用煤焦化工、降低炼油和化肥生产成本等方面的论证和研究,并且实施了许多技术改造和工业应用项目,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
  
  中国石化首开国内先河,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煤工艺技术———壳牌粉煤气化工艺技术,成功地运用于化肥合成氨装置。中国石化先期对旗下7家化肥生产企业中的5家进行了“油改煤”、“油改气”化肥原料线路改造,其中安庆石化、金陵石化等3家长江沿江炼油化工企业已成功应用壳牌粉煤气化技术,湖北化肥、达州化肥先后实现利用资源丰富、相对廉价的天然气生产化肥,成为中国石化化肥板块的“重量级法码”。
  
  化肥生产原料的改变,为中国石化化肥生产企业扭转亏损局面、摆脱经营困境、应对国际市场竞争日益升温带来了利好局面。
  
  敢于直面市场挑战,终将赢得发展机遇。中国石化化肥生产企业乘势而上,必将进一步做精、做大、做强。
  
  第三招:营销———从售产品到卖服务
  
  石化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现,主要表现为:集约发展程度偏低,产业布局分散;市场营销能力不强,产品销售环节制约生产;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产品生产技术和大型成套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中低端产品比重较大;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加剧。
  
  国内化肥生产企业与国外同行的最大差距就在于市场营销思维、观念和手段的落后。长期以来,我国化肥流通一直是国家专营,缺乏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的生存和发展意识。
  
  多年来,中国石化化肥生产企业凭借品牌优势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化肥产品一直畅销大江南北,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性竞争优势。但从总体上分析,国内化肥生产企业的营销工作还比较薄弱,不仅营销思维、观念和手段较为落后,流通效率不高,竞争力不强,没有真正形成以资产为纽带、联系紧密的工商联合,而且不善于开拓市场和正确地参与竞争,只会采取互相压价等不科学的竞争方式。而化肥产业的市场化是一种必然趋势。
  
  面对更加严峻的市场形势,中国石化化肥生产企业一方面提升产品质量创品牌,一方面加强产品营销拓市场,逐步建立完善化肥营销专业队伍。其营销理念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并在市场营销中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市场空间有效打开。目前,中国石化正在加速建立完善化肥流通网络体系,以充分发挥中国石化整体营销优势,提高化肥营销竞争水平。
  
  中国石化化肥生产企业积极应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加强市场监测分析,通过开展淡储旺销策略、实施品牌化战略、运用市场优势、创新化肥竞价销售模式、“质量万里行”、尿素质量回访、直供种粮大户、科技下乡、测土配肥等举措,通过不断提升尿素产品质量,树立良好品牌形象,扩大化肥市场份额,让农民朋友真正用上“放心肥”。提供优质农化服务支农、便农、惠农,有力保障了化肥市场供应,全力支援农业生产建设。即使是在国内尿素市场淡季,中国石化化肥销售依旧保持着良好态势,赢得了市场青睐。
  
  据宏观经济报告显示,受世界经济回暖影响,2010年一季度,国内化肥价格止跌上扬,尿素从7月份开始出口形势转好,市场出现了转机。进入8月份,市场资源量的减少、出口拉动以及工业需求用量的增加,使得尿素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目前全国不少地区的尿素产品出厂价已经突破2000元/吨,预计后市仍有上涨空间。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举报】 【关闭】【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