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农资市场 > 正文

农资涨价的传导效应不可忽视


农资网 2010年12月24日 12:13 【
近期,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譬如成本的推动、供给的不足、需求的加大、流通的不畅等等,其最终结果不仅会增加农业的生产成本,降低国家“三补一免”带来的政策红利,而且会严重挫伤广大农民种植及养殖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粮食生产,危及农产品供给。与此同时,农资价格上涨还可能导致农民为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廉价的劣质化肥、农膜和农药,从而造成土壤结板、农药高残留和农作物减产等问题。从表面看来,农资涨价只是个体因素,而它产生的传导效应和连锁反应则是极其深远的,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控制农资价格的过快增长,调控好化肥、农药及农资产品价格的合理比价关系。
  至于如何采取得力措施来应对这种“传导效应”,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全力保障农资供给。导致农资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供给不足,保证应有的供给量是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前提条件。为此,政府要积极协调农资企业与煤、油和电力等部门的关系,并且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对农资产品的生产、运输和经营,在税收、补贴、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以缓解农资生产、经营成本上涨的压力。
  二是加大对农资市场监管力度。政府要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特别要加强农业生产资料批零差价的管理,控制流通环节的加价行为,确保政府各项价格调控措施落实到位。重点应检查边远地区农资市场价格,对擅自提价、不执行最高限价、倒买倒卖及制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的坑农行为,要按相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
  三是引导农民多元化生产。经验告诉我们:这一轮粮食、油类及肉禽蛋价格的高速上涨,可能引起下一轮的生产过剩,从而导致价格下跌。为此,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农民开展多元化生产,让广大农民开阔思路,解放思想,不要因为跟风而引起下一轮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
  四是建立农资风险调节基金。政府可从农资产品出厂价格和销售价格中提取一定比例,上交财政专户储存,作为农资价格风险调节基金,作为农资生产经营的亏损补贴,以平抑物价,有效地稳定农资市场价格。总之,只有农民种粮得到良好而稳定的收益,才会以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投入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价格稳定才会有根本保障。(来源:农民日报)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举报】 【关闭】【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