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岁末,业内曾预测2010年肥市将虎虎生威,但一年下来,肥企依旧在坎坷中前行。年初西南大旱,肥市旺季不旺;年中天然气等原材料提价,处境雪上加霜;年末行情刚见涨,又遭关税打压。此外,8月加钾收购案,国际钾肥资源进一步集中,肥企如梗在喉。不过,穷则思变,面对产业困境,上市融资、研发缓释肥等新型肥料逐渐成为业内应对手段。天然气提价生产成本大增
5月31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提高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的通知》指出:自2010年6月1日起,适当提高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取消价格“双轨制”。各油气田(含西气东输、忠武线、陕京线、川气东送)出厂(或首站)基准价格每千立方米平均提高230元。
天然气在尿素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高达70%以上,国内每吨尿素约需消耗天然气600-700立方米左右。因此,提价后气头尿素成本将约增加138-161元/吨。与此同时,煤炭价格、运输成本等也都在上涨。据了解,今年氮肥企业用无烟煤平均到厂价已达到1430元/吨,较去年上涨50%。这对本来就处在亏损边缘的尿素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点评:事实上,这轮天然气提价并不意外,业内早有传言。提价的背后其实是国家想通过取消优惠政策,达到让低效益小厂关门,淘汰落后产能的目的。因此,从长远来看,化肥产业优惠政策逐步取消,天然气、煤炭继续提价是大趋势。那么企业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胜出,就必须从工艺改进、内部管理等方面节约成本。关税提高肥料出口受限
9月份起,随着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用肥需求增加,化肥市场也跟着回暖。至11月份,氮肥、磷肥、钾肥及各类复合肥基本都上涨了200-300元/吨,肥企以为终于可以舒服喘一口气了。但11月30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下发通知,12月份,对原本执行淡季出口关税的化肥产品加征高额关税,磷复肥和尿素等主要化肥品种的出口关税由7%激增至110%,出口的抑制使得化肥涨势嘎然而止,价格急速下滑,相关企业亏损加剧。
点评:“关税调整对肥料市场杀伤力太大了。”关税甫一出台,肥企老总都如斯评价。关税调高的影响不仅是限制了出口,更重要的是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尽管业内反对提高出口关税的声音强烈,但限制出口仍是大势所趋。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对化肥的定位并不是出口型行业,而主要是保障国内供给,为农业生产服务;只有在保障了国内供给、同时又不会对国内市场产生大的影响下,才可适量出口;另一方面是化肥作为一种资源性产品,适度限制出口是必然的。因此,企业发展战略千万不能寄望于出口,而应立足内需。加钾收购风波钾肥资源进一步集中
如果要评选今年肥市影响最大的事件,非“加钾收购案”莫属。8月18日,必和必拓宣布计划以每股130美元作现金收购加拿大钾肥公司的全部已发行的流通普通股。
消息一出,让众多业内人士神经紧绷:加拿大钾肥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钾肥生产企业,约占全球产能20%以上,近几年我国30%以上的钾肥从加钾进口,必和必拓又是以铁矿石起家且在这个市场上赚取了巨额垄断利润的公司,中国的铁矿石就时时受制于它,现在如果加钾被它收购,中国无疑会重蹈铁矿石覆辙。不过,收购案持续了近3个月,最后以必和比拓失败告终。
点评: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加钾这次没有被收购,但钾肥资源进一步集中的趋势愈加明显。12月20日,占到全球钾肥市场20%额的俄罗斯钾肥生产商Uralkali和Silvinit宣布合并。这无疑会削弱中国在钾肥贸易谈判中的议价权。因此,中国钾肥要不受制于人,就必须提高钾肥的自给率,坚持国产、境外、进口“三条腿”走路战略。要做大要融资企业纷纷谋求上市
今年化肥行业似乎掀起了上市热:9月8日,金正大公司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11月22日,成都市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IPO获得通过;安徽司尔特肥业的IPO招股说明书正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上公开披露中。
点评:中国股市发展20多年,截至去年末,化肥上市企业只有23家,复合肥企业更是只有一家,但今年为何突然多起来了?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肥市竞争日益激烈,产业整合大势所趋,而企业要在这轮行业洗牌中胜出,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等,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上市无疑是融资最好的手段。值得注意的是,论企业规模或者销售额,金正大、新都化工并不是业内最大的,但前者以缓释肥著称,而水溶性肥是后者重要业务,因此可以看出,有前景的新型肥料生产企业或许更易受资本青睐。长效肥渐热追逐暴利妨碍推广
多年来,速溶的高塔肥一直都是业内的关注的焦点,高塔线也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但今年以来,缓释肥、稳定性肥、脲甲醛肥等肥效长的新型肥料得到长足发展,除几家传统生长厂家外,芭田、福利龙、鲁西等企业都生产了长效肥。而第十二届全国肥料双交会及第十届全国磷复肥会议的主题论坛都定格在缓控释肥。据悉,缓释肥与控释肥将成为“十二五”行业重点发展项目。
点评:传统肥料利用率低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研发利用率高的肥料无疑是今后肥料的发展方向,而长效肥正好吻合了这个需求,所以商机无限。生产缓释肥著称的金正大的成功上市,是这个行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制约缓释肥推广的仍是昂贵的产品价格。而它的昂贵除了生产成本以外,生产商和经销商的高额利润大大推高了价格。因此,缓释肥要走向大田,厂家和经销商必须放弃暴利,让缓释肥脱下贵族的外衣。章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