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共有规模以上资源型钾肥企业25家,加工型钾盐(肥)企业140家左右,从业职工18843人。资产总计444亿元,比 2009年增长26%。截至2009年底,中国已形成的资源性钾肥生产能力约590万吨(折K2O,下同),加工型钾盐(肥)生产能力达到近200万吨(实物量)。西北地区陆续建立投产的一批钾肥骨干企业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钾盐生产国。钾肥品种主要有氯化钾、硫酸钾、硫酸钾镁肥。
今年前10个月,钾肥总产量为339万吨,比去年增长6%左右。其中氯化钾445万吨(实物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1.16%;硫酸钾镁肥39.15万吨(实物量),比去年同期下降近11.1%;硫酸钾85万吨(实物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0.4%。11月份钾肥产量又增加了39.2万吨,全年产量将突破 400万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钾肥消费市场之一,其钾肥消费量约占全球的20% 。“十一五”期间,中国的钾肥年平均消费量基本维持在600万吨左右。
中国自有的钾资源有限,近年来,虽然中国钾肥生产发展较快,但还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对钾肥的需求,要保障国内钾盐(肥)供应,必须利用进口和国外资源进行补充。由于今年在对外贸易谈判中话语权的提高,国际市场价格相对合理,中国的钾肥进口量迅速回暖。1~11月进口氯化钾实物量为46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44%。
1月中旬,中国谈判小组与白俄罗斯钾肥公司(BPC)签订了2010年度钾肥海运销售合同,合同量为100万吨(20%上下浮动),到岸价为350美元/吨。这一价格比国内当时的价格低了近17%,比印度的进口价格低了110美元/吨,比巴西、东南亚等市场价格低了125美元 /吨以上。 10月20日,中化化肥与加拿大钾肥公司签订了进口加拿大钾肥的合作备忘录(2011~2013年),根据这份备忘录,未来三年中化化肥将从加钾公司进口315万吨钾肥,总量约为中国海运钾肥进口量的三分之一。此备忘录的签署,对于中国化肥行业是一件具有积极意义的大事。一方面能放缓世界钾肥巨头“垄断”的步伐,另一方面会给以其他国际钾肥供应商一定的压力,为中国钾肥进口联合谈判争取更大的筹码。也正是得益于中国建立起了由政府有关部门和中国五矿化工商会指导下的钾肥进口联合谈判机制,使中国进口钾肥一直处于“价格洼地”。
今年钾肥市场影响最大的事件,非“加钾收购案”莫属。8月18日,必和必拓宣布计划以每股130美元作现金收购加拿大钾肥公司全部已发行的流通普通股。消息一出,国内反应强烈:近几年中国30%以上的钾肥从加钾进口,必和必拓又是以铁矿石起家且在这个市场上赚取了巨额垄断利润的公司,中国的铁矿石就时时受制于它,如果加钾被它收购,中国钾肥进口无疑会重蹈铁矿石覆辙。所幸收购案持续了近3个月,最后以必和比拓失败告终。就在钾肥业界庆幸必和必拓收购加钾告败、国际钾肥市场暂时维持平衡之际,俄罗斯两大钾肥生产商合并成功的消息,瞬间打破了这种平静。对此业内人士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中国拥有国产钾肥产量不断增长这个强有力后盾,任何变化都不足以动摇中国在贸易谈判中的话语权。
与国产与进口稳步上升相比,中国投资境外钾资源开发进展较慢。据了解,目前老挝钾矿资源已探明的储量超过3亿吨,4 家中国企业参与当地钾资源开发。但受自然条件及严格的环保约束影响,目前仅两家企业开始试产,另两家投资的项目仍处于探矿及考察期。受多重因素影响,境外钾肥投资项目短期内还难以承担起国产、境外、进口三分天下的长远目标。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会长李刚表示,对于三分天下的战略,国内要有一定的产能作基础才能保持国内钾肥价格稳定,同时也才能在国际钾肥贸易中争取话语权,加快国外钾肥投资与开发的步伐。(陈一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