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肥进入中国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指导肥料研发、生产、管理、推广和应用的理论基础一直是“等养分等效”的观点。不过,这一局面即将发生改变。在江苏华昌化工公司主办的“稳定性肥料战略发展研讨暨新产品发布会”上,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博士提出,我国肥料研发、生产、使用将向 “养分形态和助剂”过渡,进入新理论指导下的全新阶段。
新形势下重新评价化肥质量
以往在“等养分等效”理论指导下,无论是科研教学、法规标准、登记管理、产品标识,还是推广使用关注的都是养分含量,是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配比。高祥照表示,面对中国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农作物品种繁多、肥料使用方式多样化、科学施肥技术水平以及农产品质量与环境保护需求的不断提高,中国肥料未来的研发、生产、管理、推广和应用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指引,即未来肥料发展和植物营养研究的重点不仅要关注养分含量,更要重视养分形态及其科学搭配,同时要研究不同养分形态的相互转化以及助剂的应用对作物营养吸收、转化和肥料利用率提升的作用。
高祥照指出,评价肥料的质量,除了总养分含量和氮、磷、钾等养分配比外,作为营养元素在肥料中的存在形态和施用效果有着直接的联系,也是衡量肥料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由于我国肥料管理和相关标准中在标注肥料养分含量时,对其中的氮磷钾养分存在的形态并没有明确的要求,甚至禁止某些有效养分的标注,人们往往忽视营养成分的形态这一重要因素。
从研发到应用都有新要求
高祥照表示,“养分形态和助剂”这一理论对中国当前和未来肥料的研发、生产、管理、推广和应用将提出新的要求。
首先是研发和生产方面,应重视不同区域、不同土壤和不同作物对不同养分形态的需要,严格各种养分形态在肥料中的搭配,企业也将由现在的卖养分转向未来的卖养分形态搭配和相关技术。
其次是肥料管理方面,在标注养分的同时,还要标注不同形态养分的含量。比如,目前对肥料中的氮仅需要标注总含氮量即可,并不要求标明其铵态氮、硝态氮、尿素态(酰胺态)氮、有机态氮含量。但是,大量研究、田间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植物可以大量吸收的氮是铵态氮和硝态氮也可吸收少量有机态氮,如结构比较简单的氨基酸等。
高祥照介绍,铵态氮为阳离子,硝态氮为阴离子,它们所带的电荷不同,在土壤中的行为以及对植物的营养特点也不一样,不能简单地说哪种形态好,哪种形态不好。它们的作用和效果与施用条件和作物种类等有关。南方水稻施用铵态氮的效果比硝态氮好,因为水田中施用硝态氮易于流失,而且在淹水条件下的反硝化作用也是氮素损失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水稻田施用硝态氮肥,有资料认为其肥效只有铵态氮肥的60%~70%。而与此相反的是烟草和不少蔬菜,它们是喜硝态氮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