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化肥市场 > 正文

“十一五”氮肥进入快速发展期


农资网 2011年1月11日 11:09 来源:中国化工报 【

“十一五”是氮肥行业的快速发展期,氮肥产业从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融资环境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并克服了金融危机和干旱、冰冻灾害等恶劣气候带来的重重困难,保证了工农业对氮肥的需求,为我国粮食增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产能产量大幅增长  据氮肥协会统计,2010年全国合成氨产量5150万吨,比2005年增加了12%;氮肥产量3670万吨(折纯氮),比2005年增加了14%;尿素折纯氮产量2400万吨(5200万吨实物量),比2005年增加了25%。我国氮肥总量已占世界的1/3以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氮肥生产国。氮肥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有了适量的出口。预计2010年尿素出口量达到500万吨。


    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十一五”期间,我国氮肥按照基地化、大型化的要求,产业布局和原料、动力结构都得到优化调整,初步形成了以原料资源和农业主产区为主要生产基地的分布格局。到2009年,山东、河南、山西、四川、河北、湖北、安徽、江苏等地区的合成氨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4%以上。


    产品结构和原料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从产品结构来看,高浓度氮肥品种尿素占氮肥总量的比重上升了6.5个百分点,达到了66.5%以上;而碳酸氢铵下降了10个百分点为11.7%。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化肥复合化概念的提出,传统的尿素企业都开始向复合肥行业进军,如山东鲁西、联盟;四川美丰;湖北宜化、华强等。同时缓控释尿素开始成为许多企业研发的领域,并卓有成效。


    从原料结构方面来看,“十一五”期间,以多喷嘴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航天炉干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及非熔渣-熔渣分级氧化气化技术为代表的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气化技术的研制成功并投入工业运行以及粉煤成型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合成氨原料煤结构调整有了很大突破,原料结构日趋合理。2009年我国合成氨产量 76.4%以煤为原料。其中,10%非无烟煤为原料;20.9%以天然气为原料;2.8%是以油和焦炉气为原料。


    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  优势氮肥企业及大型能源企业与氮肥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步伐加快,推进了产业布局的优化和上下游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了晋煤、宜化、四川化工控股、鲁西等一批具有百万吨级以上大规模龙头企业,百万吨级以上的企业尿素产能点总产能的68%,大大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增强了产业竞争力。


    科技进步取得重大突破  成功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工艺技术与装备:如大型天然气制合成氨装置国产化技术、氨合成原料气醇烃化精制工艺技术、JX节能型水溶液全循环工艺技术、双转鼓流化床大颗粒尿素技术、双加压硝酸加压循环气提硝铵节能清洁生产技术、大型空分装置、氮肥生产污水零排放技术、氮肥生产超低废水排放技术、信息化管理技术等开发应用,使氮肥生产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煤气化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不仅使原料利用更加合理,而且为实现装置大型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节能减排迈出坚实步伐  全行业把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治理三废作为关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来抓,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污水零排放、废水超低排放和氨法烟气脱硫技术,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约束性指标基本完成。


    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  随着化肥价格形成机制和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化肥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5年间氮肥企业经历了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天然气调价、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冰冻干旱自然灾害、出口关税调整、国外进口甲醇冲击等多种困难,很多企业把握机遇顽强拼搏,在困境中做大做强,显示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投资过热、效益下降令人忧虑  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十一五”期间,氮肥行业的快速发展,也造成了盲目投资、盲目扩张、重复建设的现象,给氮肥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从 2005年至2009年,尿素新建装置产能1700多万吨,到2010年底我国尿素产能达6600万吨,比2005年增长了40%以上。而目前国内实际需求产能不超过5500万吨/年,考虑适量出口调节因素,产能仍有600万吨/年富余量。产能过剩加快了落后产能的淘汰,到2010年底尿素产能退出累计超过300万吨。


    另一方面,产业链的不平衡制约了氮肥工业发展。氮肥是“能源-氮肥-粮食”这一产业链的中间产品,上游是煤炭、天然气等资源产品,下游是购买力低的农民,氮肥上下游产业链的不平衡严重制约了氮肥行业的健康发展。随着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和氮肥市场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导致行业开车率低,效益下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1~8月份氮肥的利润率仅为0.7%。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举报】 【关闭】【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