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010年,中国实体经济受政策的影响还比较大,化肥产业虽然市场化进程有所加快,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还是相当明显的。
结构调整 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了新一轮化肥结构调整的原则,要求各级主管部门综合运用节能环保等标准,提高准入门槛,推进技术改造;通过上大关小,产能置换,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具有安全隐患的落后产能;停止审批或备案新建或单纯扩大产能的传统煤化工项目。同时,政府还会通过信贷、税收、环保等政策扶持优势企业,加大化肥企业的结构调整力度,使化肥行业尽快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2010年提出的低碳经济、深化资源和能源定价机制的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热点也聚焦化肥产业。这些政策对化肥产业的结构调整已开始发挥作用。
节能减排 自7月份国务院要求各地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从下半年开始,山西率先对多家大型化肥企业进行限电限产,接着对化肥企业限产限电的措施陆续在河北、河南、安徽、山东等尿素主产区实施。其结果导致下半年氮肥产量明显下降,局部地区化肥市场供应出现短缺,价格也随之上涨。化肥产业确实是一种高耗能产业,但并非所有高耗能产业都是落后产能,况且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化肥产业所需要的能源消耗还是应该得到保证的。“十一五”期间在资源地建设的一批化肥生产装置,基本上不但具有经济规模,而且技术相对比较先进。不分青红皂白一律限期关停和当初盲目投资建设同样是不可取的,不但违背国务院制定节能减排目标的初衷,也严重干扰了化肥产业结构调整。
商业淡储 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从2005年1月建立以来,已实施6年。淡储规模从最初的615万吨增加到目前的1600万吨。淡储制度对农业用肥的保供稳价,以及农业增产丰收发挥了积极作用。本年度淡储数量不变,补贴为7个月,增加补贴金1.5亿元。化肥淡储政策的目的是政府、企业和农民多方共赢,实施时间又是化肥施用的淡季,本应具备化肥存储最有利的条件。但由于近年来市场行情变化大,使承储企业普遍遇到巨大的挑战,很容易出现亏损。面对扑朔迷离的市场走势以及巨大亏损的风险又让承储企业实在难以操作。因此商业淡储政策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出口关税政策 为了保证国内化肥市场的供应和生产企业的正常营运,近年来政府的化肥进出口政策不断调整。业内对2010年的出口关税政策的走向从没有这样关注,尤其是10月以后。去年中国出口政策上半年相对宽松,继续采取淡旺季不同的关税政策,主要产品尿素和二铵的淡季关税期比上年还有所延长。但是随着国内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主管部门对关税的调整也表现过不同的思路。当国内化肥市场供大于求形势日趋严峻,市场低迷、价格大幅下跌,出于对企业的生存况状的担忧,主管部门曾考虑过放宽出口关税政策。但到了下半年,国内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为了遏制化肥出口量大幅增加,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和稳定价格,政府提前出台了新的出口关税政策。新政的出台,明显地遏制了国内市场价格的涨势。
稳定物价政策 面对近几个月CPI的过快增长,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其中将保证化肥生产与供应放在突出的地位。随即化肥出口大门被关,这对化肥企业的经营影响最大;但是实行对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价格优惠政策,仍要经过能源、电力、铁路运输等多个目前还处于高度垄断的行业,落实之难可想而知。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没有更加有利、直接的相关政策出台,保证化肥生产与供应的重任,只能由化肥企业独家来承担。(陈一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