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0日,山东省化肥工作会议召开,省化肥协会会长杨春生做重要讲话。杨会长站在全局高度,总结了“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化肥行业发展的情况,分析了当前全省化肥行业所面临的复杂局势,同时指出了“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化肥工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各项发展重点。以下为杨春生会长在会上的讲话节选:
完成产业整合攻坚任务,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
化肥工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是保证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和粮食安全。当前,我国化肥产业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产能出现过剩,另一方面是经济效益低下,投入多,产出少,资源消耗高,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产品结构已不能完全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更不适应企业自身做大做强的需要。因此,化肥企业应该高度关注和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过度依赖投资实行规模扩张和出口刺激来实现增长,转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满足国内现代农业的需求;从过度的消耗资源、能源,影响环境的粗放式发展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谋求发展。转变发展思路,调整产业布局,转变盈利结构,改变运营模式已经成为我们完成整合任务,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回头总结一下多年来我们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目前面临的许多结构性矛盾,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发展方式不当造成的。在化肥绝对短缺的年代里,“只要氨水淌,就有经验讲”,其它问题如能耗高低,三废排放,甚至企业盈亏都可以不考虑。多年来,我们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只管增加产量,确保化肥供应。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内部管理逐渐走上正轨,但企业发展的路子并没有自觉的进行调整。把辛辛苦苦积累的资金一次性回投到同一产品上,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如摊大饼一样。饼是越摊越大,但企业的资本结构和产品结构没有实质性变化。随着资金积累能力的增强,产能增速也越来越快,从8-13、到1-30、再到30-50,以至于50-80。只有短短几年时间,能力上去了,市场饱和了,产品过剩了。金融危机突降,国际市场萧条,化肥出口困难,所有矛盾总爆发,行业整合提前到来。
化肥行业产业整合的全面推进,使企业外部生存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必须加快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变,去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面对行业大调整,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应着重关注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从单纯关注化肥行业,到同时关注煤化工及相关产业。
煤头化肥企业,当然始终要关注化肥主业的发展,但是从提高资源利用价值来讲,就不能不关心煤化工的发展。合成氨工业本身就是煤化工的一个产品分支,企业发展产品相关多元化最近的产业就是煤化工。煤头化肥企业都有煤化工所必须的而其他企业又难以具备的煤气化装置。所以,关注煤化工及相关产业就是要利用好煤的气化优势,把“化”的文章做足。
当前我国大型煤化工装置都是以圈占煤矿资源为基础,以发展煤化工为资源增值的手段,生产大量消耗煤炭的基础原材料产品,如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这种高投入、高风险的发展方式肯定不适合中、东部广大传统化肥企业。传统化肥企业基本处在市场的中心,社会综合配置能力强,发展煤化工产品深加工容易得到关联产业的配套支撑。虽然不直接掌控煤炭资源,但拥有强大的“化”的能力,拥有延伸下游产业链的市场优势。探索发展高端化,精细化煤化工产业,完全可以实现利用西部资源、占领东部市场的目标。通过相关产业多元化构建化工产业集群,从而达到产业升级,实现化肥与化工相互促进、良性发展。
第二、从单纯关注成熟技术引进、到同时关注自主开发与创新。
多年来我们习惯引进行业成熟的技术设备实现技术进步,风险低,见效快捷,逐步成了我们行业的优势和特点。但是,当市场进入差异化发展阶段之后,这种批量转移式的技术引进将越来越少。没有自主开发,缺乏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就很难实现高端化、精细化。没有差异化就只能在拼成本这一条路上苦战。
骨干企业必须关注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技术信息积累和技术储备,建立起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引进资助课题的博士后工作站为企业服务。
从全行业看也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调动行业内外多年来为化肥工业配套服务的研发和制造单位的力量,开发一批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新支撑技术。围绕企业原料结构调整开发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围绕行业节能减排开发应用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围绕产品结构调整开发一批合成氨,甲醇下游产品及煤化工深加工产品;更重要的是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好一批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国务院关于培养和发展战略性产业的决定,给传统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新兴产业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没有显性需求,没有定型的设备、产品及服务,没有成熟的上游产业链。这种不确定性为我们提供了大好机遇。以我们行业大量生产的磷酸、硝酸、醋酸等产品为例,如果能实现高端化,达到电子级产品在十二五实现对进口产品的部分替代,至少就有20亿美元的产值。工业级磷酸目前3800元一吨,而高端电子级磷酸则高达3万元一吨。新兴产业离不开传统产业的支持,与化工行业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企业可以在认真分析产业政策的基础上,找出可以与企业发展关联的切入点,可以从基础化工原料上寻找发展机会,找到科技创新的突破点。
第三、从单纯关注有形资产的积累,到同时关注无形资产的建设。
长期以来我们多数企业的着力点是放在企业扩建,兼并重组,上游资源的控制或占有,厂内生产工艺装备的更新改造等问题上。但是,如果仅仅只依靠生产资源的积累而无视无形资产的建设,所谓打造百年企业就是一句空话。有形资源只有在无形资源的作用下才能发挥出最大价值。无形资产包括企业的观念,文化,价值取向以及管理能力,营销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和企业有形资产有机的结合,才能最终在市场竞争中体现为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如何将“企业竞争力”转化为“品牌竞争力”,是当前转方式、调结构中,行业骨干企业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市场只认可企业品牌,不认可企业资产。行业洗牌的实质就是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动态选择。在这方面复混肥企业做的好于一般的氮磷肥企业。当前,农资市场的品牌效应对消费者的购买影响越来越大。我省较有影响的化肥品牌都有响亮的口号。譬如,金正大公司“开创控释肥套餐时代”,鲁西化工“中国老百姓用得起的的缓释尿素”,施可丰“中国放心肥专家”等。我们要在打造企业品牌,创建有个性的企业文化方面多下些功夫。
第四、从单纯关注化肥市场,到同时关注化肥行业发展趋势。
面对行业的整合洗牌,企业经营的成败不再简单地决定于中短期市场价格的预测。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竞争环境下,企业能有准备的快速适应环境变化,才是决定企业生存状况的关键。企业需要分析研究的信息面必须扩大到全行业。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任何企业都存在战略短板,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就成了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有条件的骨干企业在核心企业发展的同时,适时的向国内外市场寻找发展机会,向相关产业区渗透,这绝离不开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整体把握。
在供小于求的市场环境中,即使是缺乏生命力的企业也能平安生存。在这一期间化肥行业能够全年实现自身变革提升的企业仅仅是少数,大多数化肥企业的成长主要是跟随行业总量的增长来实现的,企业基本没有方向定位这方面的决策压力。当行业总量增长结束时,这些企业的跟随性成长也就结束了。这时,企业发展的个性化决策就凸现出来,缺乏对全行业趋势的把握,准确决策肯定是困难的。
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只有转型发展,才能找到新的增长点,拓展出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一定要从分析全行业发展趋势入手,认真研究自身的转型升级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编制好自己的十二五规划。要摆脱多年来习惯的发展思路,从全新的角度来把握企业的发展。山东化肥企业离煤炭、磷硫两矿都比较远,但离市场近。我省不仅自身是一个化肥施用大省,同时又是南北市场的连接点,处于国内市场的中心、国际市场的前沿。有一支成熟的能打硬仗的干部职工队伍,有多年来积累的资金和装备基础,有门类齐全的化工产业体系。远离资源是不利的,但能逼迫我们珍惜资源、充分利用好资源。以色列土地很少,基本是只有沙漠,恰恰刺激了它节水农业的发展,成为全球农产品和农业技术的供应国。本质上讲,搞煤化工、发展化肥,主要不靠资源占有,而是靠市场开发。只要我们做好发展方式转变这篇大文章,不圈占煤田照样可以实现化肥及煤化工的协调发展。
协会建议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的重点是:
1、加快实施氮肥生产原料路线改造
有条件的重点大型骨干企业结合产品调整和产业升级,采用先进成熟的水煤浆纯氧加压气化、干煤粉纯氧加压气化、U-GAS气化等技术进行原料路线改造,争取使我省氮肥原料煤总量的20%改为烟煤气化,每年减少从省外运煤200万吨,降低对无烟煤的依赖。同时积极推进既有固定床气化装置的技术进步,稳步加大型煤制气的比重,推广固定床富氧间歇制气技术,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实现气化原料和气化技术的多元化。
2、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继续推广造气综合节能技术、合成氨生产节电技术、新型原料气净化以及新触媒、新内件、新设备等。企业要根据产品结构调整以后的新情况,在全厂大系统下做好热源、能源的平衡,在更大的范围内实行节能降耗,综合利用。推广氨法锅炉烟气脱硫技术,膜集成处理氨氮废水等技术,加大化肥生产污水的治理力度,实现全行业的污水零排放。
3、狠抓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多元化
氮肥企业利用煤气化的条件,适当发展煤化工下游产品,努力向高端化、精细化延伸,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从合成氨、甲醇开始,结合自身资源条件,生产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丁辛醇、丙烯腈等产品,探索发展精细化的煤化工产品。完成原料路线改造的企业可以酌情发展甲醇制烯烃、乙二醇等煤炭一石化产业。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氢气、磷石膏等排放物,支持骨干企业实施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扶持新型肥料开发,搞好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化肥生产企业可结合推进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化肥营销网络建设。根据自身条件适当延伸销售环节,密切关注农村土地集约化带来的新需求和新机会,从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出发,生产或开发新型化肥品种。有条件的企业可根据市场情况发展硝基复肥,适当提高硝基肥料的比重,以调整我省氨态氮和硝态氮比例失衡的问题。鼓励开发包模型缓控释肥、抑制剂型缓控释肥、增效剂型缓控释肥和氨基酸螯合肥料以及有机—无机生物肥等化肥新品种。在已经开发出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硫和硫加树脂三大类品种的基础上,继续搞好工农业生产废料作为膜材料的研发和可降解塑料作为膜材料的研发。大力推广平衡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建成长效缓释肥生产和研发基地。
行业要从当前产能过剩的惨痛教训中,提高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推动更多的企业建立自己的设计,研究部门,与大专院校、科研设计单位建立相对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争取更多的企业有博士后工作站和技术开发中心。
5、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搞好化肥产业集群和园区建设
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市场上单打独斗身单力薄的企业可以寻找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企业在搞好自身建设的前提下,可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企业兼并和联合重组,努力做大做强。企业的并购一定要贴合自己的主导产业,要资产良好、具有发展潜力,要立足行业、立足市场、立足长远,不能为扩张而扩张,更不能违心的为政府解套背包袱,以重组的名义去保护落后。逐步淘汰8万吨及以下的合成氨装置,对于工艺设备老化、能耗高、污染严重、安全生产有隐患的落后产能,包括一些大型企业内早期建设的陈旧设备和装置,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予以淘汰。
十二五是我国未来30年发展的起点,也是我们借机“弯道超车”,一举完成山东由化肥大省向化肥强省跨越的重要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是一条知易行难的漫漫长路。在复杂的市场形势下,企业只要有科学认真的态度,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战略突破口。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化肥行业整合变革的关键时刻,大批优秀化肥企业通过对自身发展方式的科学调整、对企业转轨变型的探索创新,一定能打好行业整合的攻坚战,顺利实现行业的全方位升级。在新的产业高度和市场格局下,保持和发展山东化肥的优势地位,完成由化肥大省向化肥强省的华丽转身,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建设、为化肥工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