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氮、磷、钾等化肥可以使农作物增产,这在今天已人人皆知的常识,几百年前的人们却认识不到这一点。那么,是谁最先认识到这一点呢?
生于1803年的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看到农作物在风调雨顺的年景却长得很差,怜悯之心油然而生,他决定帮助农民改变现状。经过长期实验,李比希发现土杂肥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化学元素。“能不能把这些化学元素直接施入土壤中,让农作物增产呢?”李比希的脑海里闪现出这么个念头。
随后,李比希开始研制人造化肥,这是人类第一次有意识地尝试制造化肥。经过反反复复的试验,他终于研制成碳酸钾颗粒状新化肥。因效果显著,施用化肥从此成为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手段。同时,李比希也作为农业化学的奠基人而被载入史册。
20世纪初,德国物理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发明的合成氨,结束了人类完全依靠天然氮肥的历史,将人类从饥饿中拯救出来。中国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化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合成氨的原料来自空气、煤和水,是最经济的人工固氮方法。今天,它已成为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世界上每年合成氨产量超过2亿吨,以合成氨为原料的尿素产量达到1.5亿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上使用的其他氮肥,如硝酸铵、磷酸铵、氯化铵及各种含氮复合肥,都是以合成氨为原料,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合成氨技术显然当之无愧。
合成氨和合成尿素的发展,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事实上,合成化学对农业的贡献远不止于此。大量事实表明,合成材料如农用薄膜、滴灌管材、合成农药等同样为现代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不施用农药,世界粮食产量将因受病、虫、草害的影响而损失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