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和政策带来机遇
虽然上个世纪末,新型肥料便开始在我国出现,但是由于缺乏市场需求及政策支持,所以直到最近几年才迎来了新型肥料的春天。
提起新型肥料发展的历程,山东泉林嘉有肥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威深有感触:公司在推广有机肥的几年中,由原来的1、2吨销量到现在的30万吨销量,行业的发展给了企业更多的信心。山西昌鑫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俊文表示,公司投巨资建设大型生物有机肥项目,一方面在于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关注,会对生物有机肥有非常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并重视耕地质量的保护,并给予相关的支持,所以发展生物有机肥也符合政策方向。
对于新型肥料的政策机遇,山东金正大集团副总经理陈宏坤表示,控释肥的快速发展,要得益于科技部和农业部对控释肥的政策支持,刚刚确立的“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中,专门成立了两个关于缓控释肥的课题,国家又专门成立了一个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门则从2008年连续发文在全国推广缓控释肥,并不断扩大缓控释肥的试点。
论坛期间,国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对水溶性肥料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同样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关注,代表纷纷表示,随着食品安全及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提高,新型肥料的发展将迎来越来越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对于促进新兴肥料科学发展政策的科学性,诸如铁路运输、增加有机肥补贴等问题,与会代表也提出了更多的期望。
规范理性将主导行业
对于目前新型肥料行业的繁荣发展,与会代表并没有盲目乐观,大家理性地认为,由于很多新型肥料产品在国内的发展时间不长,相关的标准没有完善,虽然各类新型肥料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都想在行业发展中抓住发展机遇,但是由于标准不完善而无法避免市场混乱。邢台新合作威远农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淑平表示,在水溶性肥料方面,国家规定的50个含量的销量很少,市面销售的很多都是含量比较低的水溶性肥,而且在执法方面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使得水溶性肥料的管理比较混乱,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此,青岛瀚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大伟在论坛上表示,新型肥料的制定标准一定要与农民的需求结合起来,并且需要根据市场的标准不断对标准进行完善,并且要在实际运作中利于操作。
对于新型肥料的市场机遇,业内已经给予了充分的认识,不过在本次论坛上,与会代表对于新型肥料项目建设的理性分析多了关注,希望企业在投资新型肥料项目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市场需求及当地的资源。中国植物与营养学会有机肥专业委员会主任沈其荣在论坛上表示,有机肥虽然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但是发展有机肥的初衷是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有机肥项目建设的前提是当地有相应的废弃物原料,如果需要从外地买原料的话就没有什么效益可言。因此,要搞新型肥料项目的建设,不要盲目去投资,一定要事前做好调查研究。
助农致富才能长远发展
与以往论坛期间与会代表主要关注销售技巧相比,本次论坛提到新型肥料的推广时,与会代表普遍将通过产品的推广来帮助农民致富作为最重要的推广手段,所以最完美的产品就是新型肥料产品和技术的有效组合。
新型肥料发展的基础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农民的需求上,上海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副总经理乐健表示,性价比高的优质产品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作为基层经销商代表,辽宁海城奥丰农资公司总经理魏广则直言不讳地指出:经销商并不关注产品的包装,而是看这个新型肥料产品是否能在三到五年中,成为企业的一个主打产品,哪怕一开始只能卖很少,只要效果好,我们就能保证销量快速提升。
论坛期间,许多与会代表提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认为新型肥料企业只有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去开发和推广新产品,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重庆万植巨丰生态肥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刘厚奎指出,有机无机相结合的产品是肥料创新中效果明显且有成本优势的产品,企业有责任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山东华粮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令新发出呼吁,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时候,要考虑通过产品为农民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要在企业利润和社会责任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新型肥料的发展为精细化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雷力(集团)公司总经理汤洁表示,公司在推广海藻肥的时候发现,必须要将施肥的技术教会给农民,否则很难充分发挥海藻肥的功能。对此,与会代表都有同感。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闵凡国认为,新型肥料往往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如果施用不当,甚至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一定要将科技服务和产品有效地组合起来送到农民手中,精细化耕作需要精细化的施肥与营销。
有些代表还表示,其实对农民的服务已经不只是送产品和科技,还开始帮助农民找市场。刘俊文表示,在农民使用公司的生物有机肥获得水果的大丰收之后,公司在北京找到流通企业帮助农民解决销售问题,真正让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