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我国磷肥工业从基本自给发展到自给有余,继而成为磷肥出口大国,使全行业的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十二五’期间,磷肥业应重点做好产业结构升级、产品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将我国从磷复肥大国变为世界强国。”4月27日在长沙举办的第十九届全国磷复肥行业年会上,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理事长武希彦如是说。
“ 十一五 ” 获阶段性突破
据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秘书长修学峰介绍,我国磷肥产量自2005年首次超过美国以来,始终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十一五”期间,磷复肥行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技术进步、资源综合利用取得新成果,品牌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主要污染物排放和治理水平基本达到国内环保要求。
目前,我国磷肥工业总生产能力约2000万吨P2O5,高浓度磷复肥产能相比“十五”末约增长90%,所占比例已经达到80%;低浓度的过磷酸钙、钙镁磷肥产能比“十五”末约下降20%。如今,磷肥产量已完全能够满足国内需求,产品结构大为改善,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产业布局更趋合理,产业集中度大为提高。
武希彦表示,我国具有一定的磷资源优势,储量居世界第一,查明资源量居世界第二。近几年,贵州贵阳北部和开阳地区以及湖北远安地区发现了特大型高品位磷矿,使我国的磷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增强。
产能过剩竞争力仍不足
修学峰同时指出,当下我国磷复肥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磷复肥产能已经过剩,部分地区仍建设热情不减;硫、钾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高;与国外产磷国相比,我国磷复肥产业分布还很分散;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少;长期依赖政策扶持,产业竞争力不强;化肥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净化;环保投入有限,磷石膏的综合利用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磷肥工业协会提出了“十二五”行业发展的方向、思路和目标。在重点品种方面,磷酸二铵、磷酸一铵、重钙、硝基磷肥、磷酸基NPK 复合肥暂不发展,过磷酸钙、钙镁磷肥保持现有生产能力,重点发展缓释、控释肥料,各种专用肥料、功能肥料,以及适用于节水农业的滴灌肥原料、采用肥水一体化技术的液体肥等新型肥料及各种专用肥。
与此同时,应加强对利用中低品位磷矿,将难溶性的磷变为植物易于吸收的养分等新型肥料的研究。此外要建立淘汰机制,3年内使现有硫铁矿制酸装置采用水洗净化流程,以及10万吨(含)以下的硫铁矿制酸装置、20万吨(含)以下的硫黄制酸装置逐步退出市场,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不到15%的企业逐步退出市场。
控制总量实现协调发展
修学峰指出,我国磷肥行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行业前十家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60%,配套磷酸产能的企业由约90家减少到50家左右;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要达到销售收入的3%左右,其他化工品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10%;湿法磷酸净化替代热法磷酸150万吨,全行业磷石膏的利用率要达到年产生量的40%。
我国已经形成的产能加上今明两年投产的项目,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国内市场2015年以前的农业需求,因此“十二五”期间不宜再新建或改扩建湿法磷酸及配套磷肥项目,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能耗、减少“三废”排放上,以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同时,要引导基础性高浓度磷复肥继续向磷、硫资源产地集中;引导掺混肥、专用肥等二次加工肥料向消费地区转移。
科技进步方面,要继续做好引进技术、设备的消化、吸收、创新及国产化工作,充分发挥已建成装置的生产能力。建立完善从原料、产品、能耗到排放的完整标准体系,严格产品中杂质及有害元素的标准,提高产品竞争力。有资源优势的磷肥企业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按产业链整合生产要素,对其他现有企业实行兼并、重组、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争取再形成几个大的企业集团,提高行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李宏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