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化肥市场 > 正文

缓控释肥“种肥同播”风靡齐鲁


农资网 2011年7月5日 10:12 来源:大众网
三夏时节,骄阳似火。位处黄淮海地区的齐鲁大地,公路边到处是晾晒着的金黄麦子,田野中不时有收割机忙碌着,晒场里到处是农民既辛苦又兴奋的面容。这正是一年中忙碌的时刻、喜悦的时刻,同时也是播撒希望的时刻。抢收完这季麦子,紧接着就要播上夏玉米,农民们马不停蹄地追赶着太阳直射点南移的脚步。
  但今年,山东的很多农民很从容。他们不再拿着粗笨的旧式农具掘坑弯腰播种,不打算顶着太阳间苗,也不打算今后再追肥。这个夏天,他们选择的是一种“种肥同播”技术,让玉米种和缓控释肥料同时下地。只要种肥同播机在田里一走,这季玉米便已完成播种和施肥两道重要工序。
  走访种粮区,记者发现:种肥同播,是时代演变的结果,也是企业推动的产物,最终也成为了农民共同的选择。

  “种肥同播”热齐鲁
  在禹城市梁家镇肥料经销商王清华的院子里,一台新型农机立在院子里格外显眼,各种配件撒了一地,机器上写着“沃夫特控释肥玉米播种专用耧”。在梁家镇,这样的机器每个村都有,除了30台是金正大公司赠送推广的外,其余120台都是王清华或当地农民自发购置的。金正大公司负责禹城的业务经理曹广清说:“今年,梁家镇70%以上的粮田都是‘种肥同播’的。在整个禹城,这一水平也接近了40%。”
  在该镇苑庄村,机播手正操作种肥同播机,给苑忠奎家的11亩地播种。记者看到,这台机器由拖拉机牵引,后面分成三道。机器上有个横槽装肥料,还有三个塑料盒子里装着玉米种,犁地的同时,种子和肥料同时下地,并且中间相隔大约10公分。这就是“种肥同播”作业的一张剪影。
  同样位于黄河流域的惠民县,目前已有90%左右的小麦机收完毕,玉米夏播如火如荼。当地代理金正大缓控释肥的经销商赵志利告诉记者:去年,惠民县采取种肥同播技术的地块约为10%,今年大概能占到接近80%。最近这几年,农民们刚开始接受单粒播种;隔了一两年,更新型、更高效的种肥同播技术立马取代了单纯的播种机。据赵志利估计,惠民全县至少有2000台“种肥同播”机(专用耧),全县约有600个村,算下来平均每个村拥有3台,“大的村能达到5台”。
  从用“气死牛”耘耕机多粒播,到用播种机进行单粒播,再到以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和金正大公司联合推广的“种肥同播”,每一次技术革新的周期都在缩短,老技术更快地被新技术替代。在山东,绝大多数地区是从2009年开始推广“种肥同播”;到了2011年,这一技术已从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火。从“十一五”跨过“十二五”,“种肥同播”来势汹汹。

  顺势而为成新宠
  “种肥同播”的壮大尽管看上去一蹴而就,但并非一朝一日实现的。它的壮大与成功,不仅是推动者的努力所致,也是我国农业发展到这一阶段的必然产物。“种肥同播”的背后,是技术创新、人口转移、劳动要素价格上涨等时代演变的必然结果。
  实际上,用机器播种并非首创,用机器施肥也并不新鲜。据赵志利介绍,从2008年开始,在国外种业的推动下,当地开始推广玉米单粒播种技术。这种技术,改变了以往“一穴多粒”的播种方式,不需要根据出苗情况间苗,实现了“一穴一粒”,出苗率大为提高,节约了种子和人力投入。为了推广这种技术,相应的播种机也得以问世,机器单粒播技术很快推广,成了种业的标杆。这套技术,为“种肥同播”技术的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前期缓控释肥的推广,以及与之配套的施肥机械,也为“种肥同播”技术的推广吹响了前奏。据宁阳县经销奥磷丹品牌肥料的王西民介绍,该县从2008年就开始推广播肥机。他说:“如果要用缓控释肥,就得用这个机子,要不然肥料露在土层上边,就起不到缓慢释放养分的作用。”在王西民的推广网络中,不少人最早觉得播肥机不错,当“种肥同播”专用耧刚一问世,很快就被接受。直至今日,在宁阳县,还有些农民在“种肥同播”专用耧紧俏不够用的时候,先播种再播肥,作为一种变通与妥协。
  除了人的努力,“种肥同播”之所以能够推广甚至有些“因祸得福”的因素。在宁阳,农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小麦、玉米套种。当地农民在5月25日左右小麦还没收割时,就开始点种玉米。但最近几年,当地玉米灰飞虱及其引发的粗缩病大规模发生,很多地块甚至绝产,而这都与套种有关。王西民说:“从2008年左右开始,农民们也认识到套种的弊端,不再套播而是直播,这就给‘种肥同播’技术的推广做好了铺垫。”据了解,宁阳今年用种肥同播专用耧的面积能占70%左右,从零的突破到现在这个成绩,当地只用了3年时间,粗缩病的高发间接地帮了忙。
  除了技术革新外,最近几年农村中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劳动力价格上涨,则成为推动“种肥同播”技术的最重要社会因素。山东农村,和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农村一样,青壮年选择了外出务工,而留在家中种地的大多是妇女和老人。这种局面下,迫切需要一种省工的播种方式,能够使精壮劳动力不必回家帮忙,“种肥同播”技术适时地填补了农村中稀缺的劳动力资源造成的空缺。同时,近些年,农村中劳动报酬提高,山东农村日结的工钱普遍超过了60元,如果要在播种和打工中选择,不少实在抽不开身的农民会选择后者。在农村的这种社会经济变迁大背景下,“种肥同播”这种机械化的方式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欢迎。
  在技术、经济乃至自然环境的变化格局之中,“种肥同播”技术顺势而动、水到渠成。

  省工、省钱、收益增
  在采访中,凡是采用过“种肥同播”技术来进行夏播玉米的农民,都对这一技术的便捷、省事赞不绝口。“很得劲!”、“省大发了!”……这些透着乡土气的赞扬,让人觉得格外受鼓舞。
  有了“种肥同播”,农民省去了间苗这一步骤。一说起“间苗”,杨清昌无意识地皱起来脸:“你可不知道,间苗这活太辛苦。大夏天的弯着身在地里看哪棵苗不行,然后把没用的苗掐了。这个活,一个劳动力一天也就能弄3亩,而且这一天是起早贪黑地干。”对于家里种了10亩地的杨清昌来说,免去了间苗环节,相当于为他省了3个工。
  有了“种肥同播”,农民播种的劳动量大大下降了。在宁阳县农村,金正大销售公司副经理王世明指着车外两位艰难前行的农民说:“那就是用‘气死牛’播种的。”据他介绍,这种机器由一个人在前拉、一个人在后推,然后再下腰往穴里播种,十分辛苦。但现在,农民只要在地边看着就行。今年,给苑忠奎播种时,他自个没有到场,而是由58岁的哥哥苑忠义到场监督。而苑忠义也不需要亲力亲为,只要给机播手搭把手就行。“我都58岁了,村里种地的除了妇女,我就算最年轻的啦。要是还像以前那么种,我哪里吃得消。”苑忠义说,“现在一次性就都搞好了,多好啊!”
  有了缓控释肥“种肥同播”,农民省去了至少两次追肥环节,省了钱不说,还省去了追肥的工夫。惠民县孙武镇银子刘村农民王连忠,从2009年起用“种肥同播”专用耧进行玉米播种与缓控释肥施用。之前,在小喇叭口期需要每亩追一次20斤左右的磷酸二铵,每亩要花费三四十元,在大喇叭口期每亩还得追一次七八十斤的尿素,每亩要花费七八十元。王连忠用了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后,整个生长季节只需要用一袋缓控释肥,按照当时的肥料价格,每亩也就120元左右,和追肥两次的成本大抵相当,省钱了一次追肥的成本。苑忠义则有他自己的施肥习惯:原先追两次要用100多斤肥料,现在只用一袋80斤装的沃夫特牌缓控释肥就行,省了20斤肥料。但最省的一块来自施肥所花费的时间和工钱。杨清昌算了算,每亩地追两次肥至少要2个工,加上间苗的2-3个工,利用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每亩地至少为农民省了5个工。 王清华说:“在梁家镇,玉米从种到收,爷们就不用回来了,妇女们在家就行。要是再算上从北京往来禹城的工夫、车票,‘种肥同播’技术省得就更大了。”苑忠义说,“有了‘种肥同播’,前前后后能省一个月的工,这得多少钱啊。”
  有了“种肥同播”,农民种的玉米苗更旺了、产量更高了。杨清昌说:“我发现出苗的时候,用了缓控释肥的地块,明显长势要好。去年我们这儿大涝,一般农户的亩产都不过500斤,我的达到了1000斤。”王连忠提供的数据也很有说服力,“去年一般农户能打四五百斤,我打了870斤;前年一般农户打七八百斤,我打了970斤。”王世明解释道:“用了缓控释肥做底肥而不是后期追肥,出苗时的营养就跟得上,抗涝抗旱的能力就强,而且缓控释肥的‘耐力’很好,能保证玉米后期不脱肥。”

  谁创造了“种肥同播”神话?
  从无到有,“种肥同播”技术在山东大地,以惊人地递增速率向前推进,在某些乡镇,甚至接近100%全覆盖。2009年至今的短短两年,这一技术能够迅速推广,除了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外,离不开缓控释肥厂商、农机厂商、机播手的协作,更离不开广大农民朋友的大力支持。围绕“种肥同播”,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共生共存的利益共同体,正是有了这个利益共同体,这种技术才能够迅速推广。从技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技术如果能让各方“共赢”,那便是一种积极的“帕累托”改进,是一种进步的技术。
  梁家镇的农机手李向国的机器上装了一个灯泡,他说:“就赶这几天,没白没黑地干呢!”作为一个老农机手,他从前年开始使用这种“种肥同播”机。一个机手一天要干十四五个小时,一天能播种播肥七八十亩。这台机器花了李向国3000多元,他向农民的收费标准是每亩15元。李向国说:“这个机器的后期成本主要是油,按照现在这个价格,买完机器当年就能回本。”农机手赚了钱,农民也得了便宜,大家皆大欢喜。
  一些农机厂家也看中了这块巨大的“蛋糕”,主动改造机械,以适应夏播市场的需要。5月份以来,一开完技术推广会,王西民就接连约谈了很多农机厂的技术人员,让他们在原有单粒播种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他说:“现在很多厂,都很看中这块,我们化肥经销商和他们一起研究这块的问题。”在禹城市,记者看到了带数控功能,能调整株距、行距的新型专用机播耧;在惠民县,记者发现了能根据不同地块,可操作3行、4行乃至5行的不同类型的机播耧。正是许许多多机械工程师的努力,“种肥同播”才逐渐找到了愈发贴身的载体。
  缓控释肥经销商也是重要的推手之一。由于“种肥同播”当中应使用缓控释肥,很多农民在技术推广中逐渐接受了缓控释肥。目前,在梁家镇,夏季玉米的用肥中缓控释肥占近80%,而去年这一数值还不到60%。王清华说:“很明显,肥料和机播耧的数量是呈正比的。”王西民:“可以说,今后谁的网络掌握了种肥同播机和缓控释肥,谁就掌握了市场。”据了解,在某些市场,零售商成了机播耧的主力买方。在一些地方,只要有农民买了缓控释肥,零售商就免费为其播种播肥,作为一种增值服务。

  热潮背后的冷思考
  “种肥同播”的成功,除了适应了社会、经济及技术发展的历史潮流,除了背后有一个良性发展的利益共同体的推动,还有这一过程中众多智慧的闪光点,甚至一些必然会走的弯路的推动。热潮背后,社会各界都在冷静思考。
  2009年以前,梁家镇曾经有人试过“种肥同播”,却未将种子和肥料隔开,出现了烧种,导致后来推广时遇到了阻力。而从2009年正式标准化、系统化地推广以来,这样的事件未再发生。王清华说:“出了这样的事件后,金正大公司抓住机会主动和我联系将150多名机播手召集起来进行培训,并请农机厂家改造机器,效果很好,农民也打消了顾虑。”推广伊始,由于技术不成熟,惠民县也曾出现过烧种事件。现在,当地在推广时都有一个条件:不隔行的不播,不用缓控释肥的不播。
  “种肥同播”在宁阳的推开,离不开王西民的稳扎稳打、碎步前进。在整个过程中,王西民从未做过大规模宣传,而是“用事实来推广”。王西民解释道:“我们不能大规模宣传,更不能强制农民使用,而是要让一小部分人接受,然后以其作为示范,来带动更多的人。作物生长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比如玉米在授粉期下雨,出现减产,农民可能就会把气撒到‘种肥同播’身上,不仅我积累多年的威信会丧失,这项技术也不会再推下去。所以,推广技术时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一个反面的例子来自惠民县何坊乡,某缓控释肥企业在推广中一味蛮干,种子和肥料未隔行处理,连续两年出现了烧种事件。直至今日,这个乡镇的推广至今还处于起步阶段。
  不少经销商表示,随着“种肥同播”的推广,很多不法厂商在“三夏”市场上大打“缓控释肥”的牌。结果,农民误用之后出现了不良后果,导致了对正规缓控释肥产品的误会。经销商呼吁:缓控释肥市场鱼龙混杂,已到了必须要清理的时候,否则会不利于“种肥同播”技术的推广。

  采访后记
金正大:新技术的推动者
  从黄河北岸到泰山南麓,无论在哪片田野上,只要有“种肥同播”的推广,总少不了金正大公司的身影。从2009年开始,金正大公司在全国各地系统化、标准化地推广缓控释肥。今年,金正大公司又在全国范围内赠送1万台种肥同播专用耧,再加上市场自发购置的1万台专用耧,两万台机械将让今夏的玉米生产有一个彻底改观。金正大作为缓控释肥行业的标杆企业,同时也成为了“种肥同播”技术的先导者和推广者。可以说,没有金正大人的汗水,便没有“种肥同播”的红火,也没有农民们夏日里难得的悠闲与清凉。
  今年,金正大将“种肥同播”作为农化服务升级的主要措施。公司副总经理罗文胜说:“我们今年赠送大量种肥同播机,每五台机器为一个组,只要群众播我们的肥,我们就给他一个卡,让他联系我们,指定时间把机器送过去,进行种肥同播。”记者看到,这一承诺正在兑现:农民们在购买金正大、沃夫特、奥磷丹等缓控释肥料的同时,也获得了超出一袋肥料之外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一个多小时的播种上,更体现在一个夏天的清闲、青壮年农民的安心、妇女老人的踏实,以及这个农村家庭对下季好收成的美好憧憬。

( 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