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二铵出口众说纷纭,有的消息称二铵企业赔本赚吆喝,每出口一吨64%含量的二铵就会赔上200块钱,但事实上,以离岸价600美元/吨来推算,企业的出厂价仍能维持在3000元/吨左右,最多只能说逼近盈亏的临界点,还远没到赔本赚吆喝的地步。针对目前的市场行情,以及关于出口政策的争论,本报记者采访了云南江川天湖化工有限公司销售部部长王乔顺。
《中国农资》记者:目前,关于二铵出口方面的市场消息比较混乱,有的企业说在赔本出口,有的说已经达到了盈亏临界点,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
王乔顺:总体来说,保本还是可以做到的。之所以出现不同的说法,是因为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特别是成本、管理水平的差异性,使得各企业的盈利水平不同,但是还不至于赔本。当然,在盈亏点以下,也会走一部分,云贵是资源性省份,既然产品生产出来了,肯定要出口一部分。至于有企业说自己赔钱了,只能说明大家对关税政策的反应比较强烈,这也说明企业的承受能力已经到了底线,或者说虽然不亏但也只是微利,所以,企业嚷得凶一点,这个可以理解。
《中国农资》记者:就出口来说,有消息认为,目前大企业还可以勉强度日,但是小企业就很难过了,您怎么看这一观点?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企业在如何应对?
王乔顺:是这样的,目前出口报关价在605美元/吨上下,那么这种情况下,企业日子是否好过,就要看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能不能好一点、成本控制能不能低一点,企业如果把这些“内功”做好的话,可以使自身达到不亏,甚至还有一定的利润,其他还没有特别的解决办法,暂时只能是这样做。
《中国农资》记者:目前的出口政策,表面看是一个误会导致了出口大门被收窄,但实际上可能是国家有意识地在控制磷铵的出口,您对此怎么看?
王乔顺:这个肯定是有意控制的,从大的环境上来讲,国家肯定是要控制的,但是并不是针对企业的,而是针对资源采取的现有政策。国家要考虑宏观的政策,我们国家的资源很有限,我们不断地增加产能,然后不断地出口,那么磷矿资源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如果长此以往,国家的资源就会枯竭,那么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就会出现问题,我们总不能不种地吧,所以,到了那个时候,我们要再从国外进口磷铵,就会受制于人,比如进口的价格会抬得很高,但我们还必须接受。当然,国家这种宏观的政策会损害局部的利益,这也是无法避免的。
《中国农资》记者:目前,磷复肥工业也确定了“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明确了要控制新增产能,并淘汰部分产能,也就是说,无论从规划方面,还是从实际的出口政策方面,都体现出国家在有意识地控制磷铵产能,那么,就企业现状来说,政策是否应该适当放松一些?
王乔顺:这实际上还是资源的问题,国家政策可能暂时对行业发展不利,但是和国家的宏观政策相比,行业暂时的不利不能阻碍政策的实施,国家政策总是要从大局出发,统筹协调整个经济的正常运转。作为一个行业来说,发展固然是好事,但是发展要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发展,不能盲目发展。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行业发展得确实太快了,国家的资源跟不上。所以说,虽然企业目前受了一些损失,但是国家大的政策方向肯定是没有错的,而且国家必须考虑更长远的利益,它不能为了几个企业而做出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