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板理论”又称“水桶效应”阐述的原理是: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有一句话说得好,结构决定力量,结构也决定着水桶储水量。而中国要解决钾肥资源先天不足,重在国产、进口、境外开发以及寻矿找钾之间的合理布局,换言之,取长补短。
作为驱动世界经济力量的重要部分,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成为当今世界商业战争甚至实体战争争夺的焦点。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如何可持续开发这些宝贵的资源,在保证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尽量维护甚至提高资源持有量,是我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都至关重要的课题。
钾盐资源在世界的分布相对集中,因此俄罗斯、加拿大等因占有先天资源优势而一直拥有钾盐贸易中的主动权,而中国、印度、巴西等需求大国明显“先天不足”,长期以来只能被动接受。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提高,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均在钾盐开发和利用的技术上有所突破,从对钾盐、钾肥认知尚浅,到发现、大力开采钾盐资源,再到全面提高国内开采、利用能力,资源开采和产品生产的技术全面开花,我国钾盐行业在过去数十年经历了辉煌的发展历程。然而,我国钾盐行业和企业并不满足于眼前利益,而是放眼未来,为弥补“先天不足”,不断寻找新的途径和方向来提高资源持有量,探寻钾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全球资源信息开放、全球资本运营成熟的今天,境外获取钾盐资源,以及增强海外资源控制能力,成为我国钾盐行业弥补“短板”的大势所趋。
亮点:
国内生产已经崛起
时至今日,青海盐湖、新疆罗布泊等地资源的开发,以及青上化工等生产工艺的强化,已经带领我国钾盐、钾肥行业快速发展,使国产钾肥可以满足我国近一半的钾肥需求。我国钾盐工业化进程的速度是惊人的,成果是可喜的,业内人士无不因此而自豪,世界同行无不为此而赞叹。国内生产能力的增强也同时带动了我国在进口钾肥方面的能动性。周恩来曾提出:“弱国无外交。”只有在本国强大的情况下才能与世界谈条件。国产钾肥供应量的保证,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钾肥进口谈判提升了话语权。这使得同样“先天不足”但“亟待满足”的巴西和印度望尘莫及。
然而,我们是否应在喜悦之后意识到保护这一得来不易的成果!据悉,我国现已探明钾盐资源量的开发潜力仅有数十年,虽然青海盐湖的钾盐储量还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然增加,但速度相当缓慢。一旦国产资源耗尽,中国又丧失了国际地位的话语权,那么要补充断开链条所带来的损失,我国政府和钾肥行业就将承受巨大的压力。目前,青海盐湖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一些企业纷纷开始整合,但暂时来看,市场经济行为下的整合力度还过小,资源的整合还需要政府伸出调控之手。
重点:
境外开发蓬勃发展
从“八五”规划开始,钾盐行业就提出国产、进口与境外开发共同发展。我国钾肥行业在逐渐自主创新的同时寻找出路,在这种情况下,迎来了近10年间境外钾盐开发的热潮。境外开发可能面临许多未知的困难,从开发工艺、人员配置,到政治背景、环境保护方面,都需要企业“摸着石头过河”,在长期磨练中克服苦难。数家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不畏压力和风险,勇敢“走出去”,现已在老挝、哈萨克斯坦、刚果、加拿大等国家勘探、开发钾盐资源,其中,老挝开发力度最大,进程也较快。境外开发所获资源一部分将流向当地化肥市场,但更重要的,将及时补充国内需求的不足。
据相关人士介绍,“境外开发”将是我国钾盐行业“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也是钾盐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由于境外开发难度远大于国内开发,需要考虑政治和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因此,政府也表示在政策与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十二五”规划也提出我国钾盐境外开发将在本阶段获得突破性进展以及实质性成果。
看点:
资本并购成为趋势
2008年钾肥价格的“过山车”将许多国家和国际企业的目光聚集到钾肥上来,钾盐同时作为宝贵的资源以及农业生产必需原料,被认为是非常有价值的资产。自此,全球化资本运营开始在钾盐资源的争夺中体现。
2010年8月,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提出收购加拿大钾肥公司,给世界经济扔了一个重磅炸弹,掀起轩然大波。且不谈必和必拓的行为是高瞻远瞩,为企业未来发展铺路,还是最终以政治借口收场的一次炒作,自此,全球钾盐和钾肥企业的资本整合开始加速。俄罗斯和加拿大占有世界主要钾盐资源,是全球钾肥贸易中的“大哥大”,因此也成为国际实力企业的最大目标。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钾肥生产国,生产量占世界的15%-20%,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钾肥出口国,占世界出口销售总量的15%,近5年来,俄罗斯钾肥产量的近80%用于出口。2010年底开始,俄罗斯两大生产企业乌拉尔钾肥公司提出并购歇尔维尼特钾肥公司,并于2011年6月16日并购成功,这场被国际组织视为“正常的市场行为”的并购,对钾肥进口大国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几乎就在并购成功的同时,乌拉尔提出收购白俄罗斯钾肥公司,让人不禁哗然。
白俄罗斯钾肥公司转让股权的事情并未随着乌拉尔钾肥的淡出而平息。本周,《莫斯科时报》报道,白俄罗斯总统欲向中国企业转让白俄罗斯钾肥公司部分股权,从而阻止俄罗斯对其经济控制。据知情人士透露,从去年开始,两国政府就开始商讨此事,但由于两国从政治关系落实到经济关系需要复杂的程序,因此协议一直没有达成。他认为,白俄钾肥向中国转让白俄钾肥股权涉及企业行为,但更大意义上是两国政府关系的体现。不管怎样,从经济的角度来讲,中国参与收购国际钾盐资产势必会成为全球的焦点。对政府来说,这是一个睦邻友好的外交行为。对我国钾盐行业来说,股权的收购是突破国内资源有限、避免境外开发风险的另一突破口。对我国相关企业来说,能否将政府行为落实为资本运营的机遇,并把握住机遇,是未来的一个挑战。
背景链接:俄罗斯钾盐分布及资产情况
俄罗斯钾盐储量(ABC1级)32.19亿吨K2O,占世界总量的34%以上,排在世界的第二位。根据俄国家储量表统计,除了维尔赫涅卡姆斯克,还有3个钾盐矿床:格勒米亚亲斯克、爱尔东斯克和涅普斯克。维尔赫涅卡姆斯克和格勒米亚亲斯克的6个矿体属于已配置储量,维尔赫涅卡姆斯克、伊尔库斯克州的涅普斯克矿床(位于未开发地区,尽管其质量好于正被开采的矿体)以及伏尔加格勒州爱尔东斯克矿床储量的部分矿体还没被配置。
俄罗斯钾盐的开采完全集中在别尔姆边斯克区维尔赫涅卡姆斯克矿床,进行开采的是俄罗斯的两大股份公司:乌拉尔钾盐公司和西尔维尼特公司,这两个公司占有俄罗斯钾盐探明储量的44%。
2010年12月20日,俄罗斯最大钾肥生产企业乌拉尔钾肥公司宣布收购歇尔维尼特。双方股东大会均同意合并方案。
2011年5月27日,俄罗斯波姆地方仲载法庭拒绝了Medvezhonok公司提出的反对两钾合并控诉,使俄钾公司合并进入快车道。至此,这一交易得到了俄罗斯政府的全面支持,俄罗斯急于看到该行业进行整合。因为两公司属同一个钾盐矿床,苏联解体后,该矿被一分为二,如果合并这些公司,将获得一些协同效应,不再有双重的行政管理费用,并成为业内一家全球重量级企业。
2011年6月16日,俄罗斯乌拉尔钾肥公司通过其官方网站正式对外宣布与歇尔维尼特公司完成合并,成为仅次于加拿大钾肥公司(Potash Corp)的世界第二大钾盐公司。合并后乌拉尔钾肥总产能1100万吨,占世界总产能的16%。改建项目产能240万吨,新建项目产能将达到620万吨。2010年两公司氯化钾总产量达到1030万吨,总出口量达到830万吨,约占全球出口总量的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