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磷肥生产始于20世纪40年代,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大力扶持下,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的磷复肥工业历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多方引进到基本实现国产化、从全部依赖进口到自给有余,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磷复肥的生产为保障我国农业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保证粮食安全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创造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做出了应有的历史贡献。
“十五”、“十一五”以来,我国高浓度磷复肥行业特别是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了科研、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生产、销售、农化服务等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关键设备已基本实现国产化,行业整体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但也逐渐暴露出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化程度低和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等矛盾和问题。
一、磷复肥行业现状及“十一五”取得的成就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0年底,我国现有规模以上磷肥生产企业366家,复混肥料生产企业1307家。
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形成的磷复肥生产能力约为2000万吨P2O5,其中磷酸二铵生产能力1500万吨,磷酸一铵1400万吨,重过磷酸钙200万吨,硝酸磷肥100万吨,以磷酸为原料生产的复合肥料1100万吨,高浓度磷复肥产能相比“十五”末约增长了90%;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产能3000万吨,比“十五”末约下降20%。
(一)产量已完全能够满足国内需求,产品结构大为改善,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磷复肥工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行业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5年我国P2O5产量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国产磷复肥实现了产销基本平衡;2007年则实现自给有余。2010年我国磷复肥产量已经达到1582.3万吨(折100% P2O5,下同),“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到7.1%;2010年高浓度磷复肥在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82%,比“十五”末提高了22个百分点;自给率120.2%,国产磷复肥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6.8%,国产磷复肥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国内需求,且有相当数量的产品要在国际市场上寻找出路。
主要品种磷酸二铵增速最快,2010年产量1171万吨,“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8.4%,在总产量中的比重已经达到34.0%,2010年出口量占国内产量的34.1%。
磷酸一铵产量1134万吨,在磷肥总产量中的比重为33.2%;以磷酸生产的复合肥产量917万吨,在磷肥总产量中的比重为9.8%;重过磷酸钙170万吨,在磷肥总产量中的比重为4.9%;硝酸磷肥产量为47万吨,在磷肥总产量中的比重为0.3%;钙镁磷肥产量155万吨,在磷肥总产量中的比重为1.6%;过磷酸钙产量约为1800万吨,在总产量中的比重为16.2%。
(二)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产业集中度大为提高
2010年的磷复肥产量位列全国前四的是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四个磷资源产地,已占总产量的65.2%,比“十五”末提高了9.5%;第五名为复混肥生产大省——山东,体现我国磷复肥产业基本实现了两个转移:基础肥料向资源产地转移,各种作物专用肥料向用肥市场转移,产业布局趋于合理。
经过改组改制、兼并联合等多种方式,我国磷复肥企业现状有了很大改变,大型规模以国有企业为主,中小型多为股份制民营企业。高浓度磷复肥(有磷酸装置的)生产企业从上世纪末的约50家增加到目前的90多家,低浓度的过磷酸钙、钙镁磷肥从近2000家减少到目前约1000家。
2010年行业前五名企业产量之和已占总产量的33.8%,比“十五”末提高了8.5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大为提高,产生了云天化、瓮福、开磷、宜化、中化、洋丰、铜化等一批大型磷复肥企业集团,其中云天化国际化工的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13.3%。主要品种磷酸二铵产业集中度最高,前五家企业的产量之和占全国产量的55.7%;前十家企业占总产量的76.3%。
(三)技术进步、资源综合利用取得新成果
目前,30万吨/年磷酸、20万吨/年磷酸一铵、60万吨/年磷酸二铵、40万吨/年硫铁矿制硫酸、80万吨/年硫黄制硫酸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都基本实现了国产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装置投资大幅度降低。一些以往需进口的关键设备如料浆泵、磷酸氟回收尾气风机、转台式过滤机等国产化进程进展顺利,大型转台式过滤机还走出了国门。
胶磷矿精选富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低品位磷矿选矿产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从磷矿中提碘也已经实现规模化;我国自行开发的料浆法磷铵、氯化钾低温转化生产硫基复合肥、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磷酸快速萃取、传统法二铵与料浆法一铵联产、湿法磷酸净化、回收副产氟生产无水氟化氢等技术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缓控释肥生产技术后来居上,多种缓释肥、控释肥逐步在大田作物上推广应用。
此外,利用酸性废水、低温尾气、活性炭回收热电锅炉含硫烟气等一大批科研成果已成功应用在循环经济项目中,一些过去的废物正在重新变为宝贵的资源,从发展循环经济中受益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
(四)品牌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磷肥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产品质量建设,通过积极开展农化服务工作,提高了产品品牌的美誉度和企业形象。截止2010年底,磷复肥行业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有22个企业的25个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有40家单位,获得省名牌和省著名商标的更多。
由于产品质量过硬,出口量逐年递增,从2007年开始我国已成为磷肥净出口国,产品出口从东南亚等周边国家拓展到拉美、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出口的主要磷复肥品种占世界贸易量的20%以上,我国磷肥工业开始由磷肥生产大国迈向生产强国。
(五)主要污染物排放和治理水平基本达到国内环保要求,磷石膏处理进展迅速
磷肥工业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水、工业废气、磷石膏等;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大部分企业已经设置了污水处理站,并认真管理,保证了处理后的水能够根据装置用水的需要返回系统循环利用,基本实现了零排放。
废气的处理设施也得到了改善和提高,排放的废气大多能够达到环保要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磷石膏的多途径利用已经在行业内普遍推广,综合利用率在2010年已经超过了当年新增石膏量的20%,是世界上磷石膏综合利用水平最高的国家。利用磷石膏生产水泥缓凝剂、建筑石膏粉、纸面石膏板、外墙石膏大板、纤维石膏板以及各种砌块和砖技术都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以磷石膏制硫铵及其它化学法处理磷石膏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也在进行当中。
二、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磷复肥已经产能过剩,部分地区的建设势头仍然不减。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形成的磷复肥生产能力约2000万吨/年(折100% P2O5),而近年来国内磷复肥的表观消费量已经基本保持在1100~1200万吨P2O5,国内市场的平稳要靠大量出口才能维持;主要品种磷酸二铵产能约1500万吨,国内正常年份的需求只有550~650万吨;磷酸一铵产能1400万吨,国内需求600~700万吨。目前,一些地方还在大规模建设新项目,预计到2011年底我国高浓度磷复肥产能至少还要增加150万吨P2O5,届时市场竞争将更加白热化。
二是硫、钾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高。2010年我国共进口硫黄1049.4万吨,同比下降13.8%,相比“十五”末增长了26.3%,平均到岸价比上年上涨了118.6%。我国的硫黄进口量已占世界贸易量三分之一强,加上进口硫酸和有色金属冶炼行业进口原料伴生的硫,硫资源进口依存度超过55%。虽然我国硫黄进口量世界第一,但由于是多头进口,缺乏沟通和协调机制,进口价格一直高于美国、摩洛哥等其它主要硫黄消费国。2008年由于进口高价硫黄无法转嫁到国外而使全行业遭到了重创,部分企业至今没有恢复元气。
长期以来,由于资源所限,我国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钾肥,主要品种是氯化钾。2010年随着国内需求的恢复,钾肥进口量相比2009年有所增加,全年进口氯化钾524.1万吨,相比“十五”末下降了40%,约占国内消费量的50%;与此同时,“十一五”期间国产钾肥产量稳步增长,国内钾肥保障程度有所提高。
三是与国外产磷国相比,我国磷复肥产业集中度还很分散。我国有磷酸装置的企业有90多家,其中磷酸二铵、一铵生产企业近80家,80%的企业磷酸能力不到10万吨,与美国、摩洛哥、突尼斯及前苏联等产磷国相比,中小企业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不高。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复混肥生产企业更是高达4400余家,平均产能不到5万吨;过磷酸钙、钙镁磷肥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1100多家,平均产能仅2万多吨。
四是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少。由于企业规模偏小,研发力量不足,缺乏自我创新的经济实力。关键技术还在模仿国外,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不多。
五是长期依赖政策扶持,产业竞争力不强。多年来,为鼓励国内化肥工业的发展,国家一直对化肥行业实行包括铁路运输享受优惠运价并免征铁路建设基金,甚至一度采用价外价;用电享受优惠;所用主要原料——磷矿享受优惠运价,并在特殊时期优先安排运输;免征产品生产环节及流通环节增值税等优惠措施。但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由于铁路运输价格优惠导致化肥的不合理流动;各地对优惠用电执行程度不同;特殊情况下由于生产环节免征增值税导致部分企业增值税税赋倒挂等情况已经显现。2010年为全行业最好年景,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也仅有5.2%,仍处保本微利状态,如果征收产品增值税,将面临全行业亏损的局面。
六是化肥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净化。化肥产品从生产、流通到使用,缺乏全局性的统一协调和沟通机制,有关部门往往从部门利益出发,政出多门,管理混乱,各行其是,各收其费,地方保护严重,假冒伪劣屡禁不止。亟待为全行业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有序高效的市场秩序。
七是环保投入有限,磷石膏的综合利用仍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磷肥行业属微利行业,且多是老企业,负担较重。近年来,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不断攀升,生产成本大幅增加,给企业带来巨大压力,而环境治理项目多存在投资大、周期长、回报小等问题和困难,受到资金短缺的影响,环境治理项目投入非常有限。当然除技术落后和资金投入少的问题外,还有思想观念上的问题,部分企业对环境制约的严重性和紧迫感缺乏足够的认识。
磷石膏的利用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主要的处理方式仍然是堆存,我国的磷石膏处理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行业整体利用率仍偏低,磷石膏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依然不明显,缺乏简便易行处理杂质的方法和技术,在研究节能高效的方法得到半水石膏、让硫在磷酸生产过程中得以循环利用等方面缺乏普遍适用的技术和项目。目前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进展缓慢,磷石膏的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企业还要投入大量的渣场建设资金和运行管理费用;加上磷石膏产生量大,企业又比较集中,受合理运输半径影响,制成建材产品消耗的磷石膏有限;而天然石膏和其它工业副产石膏较磷石膏杂质含量低,磷石膏的下游市场也很难打开,磷石膏的处理已成为困绕行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难题。
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资源保障情况
我国磷矿的勘探开发工作有了新的进展,除对原有矿区周边深层和扩展勘探之外,又发现了几个新的大矿;同时我国的中低品位磷矿选矿已基本实现了产业化,技术世界领先,“十一五”期间已建成选矿装置1450万吨,在建650万吨,“十二五”拟建1700万吨,磷资源具有了比较优势,为我国磷复肥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硫与钾资源的自给率在“十二五”期间也将大为改善。目前我国硫黄回收能力310万吨左右,随着西部高硫天然气的开发,进口高硫原油精炼扩建及相关行业的硫回收能力加强,硫黄供应量将达到700万吨左右;今后五年,我国有色冶炼制酸还将新增产能1000万吨以上;加上国内的硫铁矿资源,“十二五”末我国硫资源进口将逐步减少到30%左右。
截止2010年底我国钾肥(氯化钾、硫酸钾和硫酸钾镁三种资源性钾肥)产能450万吨K2O。随着青海盐湖钾肥的扩建和新疆罗布泊钾盐三期等工程的建成投产,预计到2015年钾肥产能将达到600万吨K2O,折标准氯化钾1000万吨,加上老挝、刚果(布)等境外钾肥项目的建设和不溶性钾资源的开发利用,到“十二五”末我国钾肥将能够满足国内70~80%的需求。
(二)市场需求前景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磷肥市场,磷肥消费量约占全球的30%。近年来,我国化肥施用量的增长已经进入平台期,但由于我国人口巨大,对粮食的刚性需求仍在,化肥的投入量要有保证,另外还有一些地区和作物的施肥量不足,因此,在“十二五”期间,磷肥的需求仍将呈缓慢增长的态势。
(三)世界磷复肥主要贸易国的发展情况
2009年世界P2O5生产能力约为4660万吨左右,产量3320万吨,中国的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41.7%。全球主要磷肥品种磷酸二铵的贸易量为640万吨P2O5,中国的进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18%。
受资源所限,世界磷肥的主要输出国集中在北美、北非和中国,缺口地区集中在亚洲、南美、西欧。未来几年,世界磷肥发展的增量主要来自中东、北非和中国,其中将对我国国际市场份额造成影响的国家和地区有:
沙特:沙特项目一期将形成150万吨磷酸、300万吨二铵的生产能力,项目预期将于2011年底建成投产;二期150万吨磷酸、300万吨二铵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
摩洛哥等北非国家:摩洛哥将建设10套45万吨磷酸及配套磷铵装置,最终将形成3600万吨采矿、950万吨二铵生产能力;突尼斯也有200万吨二铵分两期建设完成。
美国:未见有新建项目报导,但为保住中亚市场,已与印度签订了连续三年,每年200万吨的二铵供应合同。
另外,墨西哥、越南、委内瑞拉、俄罗斯、印度、约旦、埃及等国都将有新增产能出现,上述项目将直接挤占我国的传统出口市场。
(四)优惠政策将逐步取消,环保要求也将日益严格,行业将面临重大考验
从近两年政府取消化肥限价、放开化肥市场、降低化肥流通经营门槛,调整化肥铁路运价,提高电价、天然气价格等迹象来看,化肥行业享受的优惠政策将逐步取消。
目前磷复肥各种产品的准入条件,以及产品能耗标准、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磷石膏渣场的防渗、堆存技术规范等一系列规范行业企业环保行为的标准正在逐步制订中,企业要想在行业中立足,就要走技术振兴之路。
四、“十二五”行业发展方向、思路和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国磷复肥工业的发展仍然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遵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磷复肥工业的发展还要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一)发展方向和思路
磷复肥行业的发展要向着以下几个方向努力:一是更好地满足农业需求。磷复肥工业的发展要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积极配合农业部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生产出适应农业需求变化的肥料,更好地为农业服务。二是加强技术创新,促使我国向磷肥强国迈进。目前我国已成为磷肥生产大国,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调整,使整个行业跨上一个新台阶,从磷肥生产大国向世界磷肥强国迈进。三是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政策引导,控制新上项目,防止盲目扩张。采取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对缺乏资源、管理落后、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四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在节能减排、三废治理、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新成效。五是培育、发展品牌产品,提高行业整体质量水平。推进品牌建设,大力培育名牌产品,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六是通过重组、兼并、联合等多种方式组建集团,提高行业集中度,提高企业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我国磷化工业发展正朝向多产品联产、循环经济、梯级化发展,目前磷复肥工业与其他相关产业共生耦合、实现产业要素的优化组合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未来磷复肥行业将充分考虑磷矿、磷复肥与煤化工、电力工业,与冶炼硫酸、高硫石油或天然气化工,与磷酸盐产品、氯碱工业,与电炉黄磷、贵重金属冶炼、保温建材、高端磷制品产业间的共生发展。
(二)“十二五”期间要做的几项重点工作
1.控制磷复肥总量,防止盲目发展。
随着磷复肥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磷复肥产量已完全能够满足农业需要,产能过剩的情况已经显现,近两年来行业的快速发展引发局部地区硫黄(硫铁矿)、磷矿、合成氨等供应紧张,以及硫钾资源过度依赖进口已使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国内消费增长缓慢,出口受限的情况将长期存在,对近期行业发展出现的盲目扩大规模的势头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宏观调控,控制总量势在必行。
建议:“十二五”期间二铵、一铵、重钙、硝酸磷肥、以磷酸为原料生产的复合肥不鼓励发展。
过磷酸钙、钙镁磷肥中的磷含量虽然较低,但含有硫、钙、镁、硅等作物需要的中量元素,同时可以利用品位较低的磷矿,能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可保持现有生产能力,但不宜再扩大规模。
2.3~5年内不再新建和改扩建项目。
由于我国目前已经形成的产能加上今明两年投产的项目,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国内市场2015年以前的农业需求,因此“十二五”期间不宜再新建或改扩建湿法磷酸及配套磷复肥项目,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能耗、减少三废排放上,以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要引导基础性高浓度磷复肥继续向磷、硫资源产地集中;引导掺混肥、专用肥等二次加工肥料向消费地区转移;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应立足于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节能降耗减排、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鼓励中小型磷肥企业扬长避短,由生产基础肥料向肥料二次加工,生产专用肥、配方肥转移,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根据自己优势向生产专、新、特、精的肥料方向发展;对管理水平差、环境污染严重、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制定政策引导其转产、改产或关闭破产。
建立淘汰机制,能耗不达标,三废排放达不到清洁生产标准三级技术指标的企业退出市场。三年内,现有硫铁矿制酸装置采用水洗净化流程的以及10万吨(含)以下硫铁矿制酸装置、20万吨(含)以下的硫黄制酸装置逐步退出市场;磷石膏利用率达不到15%的企业退出市场。
3.提高中低品位磷矿利用率,增加磷资源保障程度。
继续推动中低品位磷矿特别是胶磷矿精选富集技术的研究,鼓励磷矿综合利用。加大矿山的勘探开发力度及胶磷矿选矿技术的投入,加快中低品位磷矿选矿的产业化,制订政策鼓励磷矿贫富兼采,提高磷资源保障程度,保证磷肥产业可持续发展。
推动硫铁矿选矿技术的研究,提高硫铁矿入炉品位,以保证矿渣的合理利用。
4.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兼并、重组、联合等手段提高产业集中度。
有资源优势的磷肥企业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按产业链整合生产要素,对其它现有企业实行兼并、重组、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争取再形成几个大的企业集团,提高行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
5.加快技术进步步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改善经济效益。
我国现有的磷复肥能力已完全能够满足国内农业需要,今后磷复肥的发展应落实到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创新能力上来。应充分利用农业部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成果,生产真正满足作物需要的专用肥、功能肥及节水型肥料;要积极开发利用品位较低、杂质含量较高的磷矿生产高浓度磷复肥的工艺技术,加快节能降耗减排新工艺研究和产业化工作;研发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直接生产磷复肥新产品,以及使磷、钾矿中的难溶性成分变为易于植物吸收的技术研究;提升现有复混肥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积极开发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品种,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提升产品竞争力。
继续做好引进技术、设备的消化、吸收、创新及国产化工作,充分发挥已建成装置的生产能力。继续加强对磷铵料浆泵、磷铵生产尾气风机、硫酸触媒、SO2风机及关键岗位仪表等设备材质及制造技术的国产化研究,以及硫酸生产低温位热能回收技术的国产化研究及应用、尾气的低排放和高效率回收、磷酸副产氟回收新技术的研究工作。
在大型湿法磷酸生产企业中推广湿法磷酸净化技术,替代用黄磷生产的食品级和工业级磷酸及磷酸盐等精细化工产品;推进磷系阻燃剂及应用于饲料、塑料、水处理剂等行业的磷制品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搞好氟、硅、碘等磷矿伴生资源的回收,生产高附加值系列产品。
鼓励发展缓、控释肥料及各种专用肥料,适用于节水农业的储水保水功能肥、滴灌肥原料(水溶性磷酸一铵、磷酸二氢钾等品种)、采用肥水一体化技术的液体肥、多功能肥料。
6.加快标准体系建设,提升行业形象。
建立完善从原料、产品、能耗到排放的完整标准体系,严格产品中杂质及有害元素的标准,提高产品竞争力。
提高复混肥料行业准入门槛,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提高企业和质检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鼓励企业通过优势品牌整合市场和资源,提高行业集中度,并通过产能置换方式向消费地区转移。
7.坚持发展与环保并重,积极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走资源节约、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从规划、设计、施工、生产等各个环节全面强化磷肥行业环保意识,实行清洁生产,转变资源的传统观念,加快对三废的综合利用程度。
“十二五”期间特别要加大综合利用磷石膏的力度。一是积极推进使用各种技术利用磷石膏制各种新型建材(石膏粉、石膏板、石膏砌块、水泥缓凝剂等),以及利用磷石膏改良土壤示范基地的建设;二是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的结合,开发新技术,生产高附加值的磷石膏制品,改善企业效益。三是进一步推进化学法处理磷石膏技术的研究,除原鲁北的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技术,再开发新的处理方法(如以硫代碳还原),较彻底解决磷石膏堆存的问题。
8、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
近年来,部分企业已由传统的出口产品到出口技术、设备、工程总包,“十二五”期间行业要抓住其它国家发展磷复肥的机遇期,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其它国家开发磷化工、磷肥产品,提升行业大国形象。
(三)发展目标
1.农业部门对2010年~2015年化肥的需求预测见图一。
2010~2015年磷肥能力及产量规划目标见图二。
2.到2015年行业前十家企业的产量占总产量的60%,有磷酸的企业由目前的约90家减少到50家左右。
3.到2015年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要达到销售收入的3%左右;其它化工品的销售收入占到总销售收入的10%。
4.到2015年湿法磷酸净化替代热法磷酸150万吨。
5.到2015年全行业磷石膏的利用效率必要达到年产生量的40%。
五、政策建议
(一)取消优惠政策,加快市场化进程
在保障国内化肥供应的前提下,应适当放开对化肥的管理,逐步取消现行优惠政策,增加给农民的直补,走市场化道路。
(二)鼓励国内回收硫资源,鼓励企业勘探、开发国内外磷、硫、钾资源
支持鼓励大型国有矿山企业找矿探矿,特别是对磷矿成矿条件较好的重点资源矿区周边和深部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发掘新的磷矿资源。同时,鼓励大型企业在海外兴办磷、硫、钾资源产业,以促进我国磷复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化肥市场调控体系
针对化肥全年生产、季节消费的特点,在保障国内供应的前提下,取消化肥出口关税限制,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实现淡旺季均衡生产。
在巩固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国家化肥储备体系,实现化肥宏观调控方式的根本转变。
(四)加大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力度
对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直接生产高浓度磷复肥生产技术、化学法处理磷石膏以充分利用其中的硫资源、伴生资源等有利于行业节能、降耗、减排的新技术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