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化肥市场 > 正文

钾肥进口争夺战 谁是受益者?


农资网 2011年8月8日 10:29 【
关键词:钾肥
  时隔3年,主导中国钾肥进口谈判的中化集团,再次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
  
  根据中国钾肥进口谈判最新结果,下半年进口钾肥新到岸价为470美元/吨,这一价格与上半年谈判的结果相比,每吨上涨了70美元,涨幅为17.5%。由于这一价格高于此前市场450美元/吨的预期,市场质疑声颇多。
  
  曾担任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主席的武四海告诉记者,在本轮钾肥进口谈判前期,有第三国负责化肥进口的政府部门和民间机构,曾试图与中国钾肥进口谈判企业结成联盟,旨在协力压低两国进口钾肥谈判价格。但中化、中农两大集团方面主动放弃了合作,抢先与世界第一大钾肥供应商俄罗斯BPC公司签订了下半年中国钾肥进口合同。
  
  而在6月份中化、中农集团代表中国与白俄罗斯BPC的钾肥谈判中,中海化学受其他7家拥有钾肥进出口权的公司委托参与了现场谈判。不过,谈判结果还是由中化、中农来做出决定。
  
  目前,进口钾肥价格的大幅上涨直接带来的是国内钾肥价格的跟涨。
  
  业内人士普遍担忧,国内钾肥价格的大幅上涨势必很快会传导至下游;更有业内人士认为,上涨很可能会影响国家稳定粮价的策略。
  
  事实上,这些担忧也牵出更多质疑,质疑的指向则是钾肥进口谈判。
  
  不对等的较量
  
  中化集团曾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本轮钾肥进口谈判的价格高于此前市场450美元/吨的预期,在6月底官方对外公告与白俄罗斯BPC签订钾肥进口合同之后,有业内人士质疑由中化、中农集团为主的钾肥进口联合谈判是故意抬高价格。
  
  事实上,类似的高位曾在2008年出现过,当时进口钾肥价曾创下650美元/吨的高价纪录。
  
  当年受国际钾肥市场价格高涨的影响,国内钾肥价格由年初的每吨2000元上升至11月之后每吨超过3000元,由于原料成本大幅度上涨,导致国内出现复合肥生产企业被迫停产,而国际钾肥供应联盟趁机向中国提出大幅度提高钾肥价格的要求。
  
  尽管业内存在反对之声,中化、中农仍坚持于2008年4月与BPC签订了提价400美元/吨的钾肥进口合同。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钾肥供应商随后跟进,从中国进口钾肥中获利。
  
  据了解,目前中国共有10家企业拥有钾肥进出口权。除中化、中农和中海化学之外,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华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山东鲁西化工(000830股吧)股份有限公司、西洋集团、湖北洋丰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同样拥有钾肥进出口权。
  
  记者从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西洋集团等方面了解到的情况则是,中国每年与BPC的钾肥进口谈判,中化、中农之外的8家钾肥进口企业可推荐1个企业代表参与,这个“内部规则”已经形成很多年。
  
  贵州西洋集团是西洋集团的下属企业,该集团副总经理周扬告诉记者,从近两年开始,西洋集团与山东鲁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争取到于以色列ICL进口钾肥的机会,但ICL方面与其他国际钾肥供应商保持高度一致,都是以同期中化、中农与BPC签订的钾肥进口合同价格为底限。
  
  另一方面,相对于国内钾肥进口的复杂利益关系,国际钾肥巨头们的关系却较为简单。分布在加拿大、前苏联和中东地区的国际钾肥主要供应商早已形成了稳定的联盟,每年针对中国的钾肥谈判都是由白俄罗斯BPC出面,提出不合理的报价,随后其他钾肥供应商以不低于BPC与中国最后形成的谈判价格,才出面与中国签订钾肥进口合同。
  
  据了解,早在2006年1月,中化化肥公司就以1.26亿美元将其20%的股份转让至加拿大Potashcorp名下。而这家公司与其他两家美国和加拿大公司共同组建的Canpotex,却是多年来中国钾肥进口的主要供应商。
  
  不少业内人士质疑,中化集团与Potash-corp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已经间接控制和影响着中国钾肥生产,并从钾肥的价格大幅上涨中获取双重利益。
  
  垄断争议
  
  成立于1993年4月的中化集团曾是中国惟一的钾肥进出口企业。从1998年中农集团加入进口化肥开始,中化在中国进口钾肥的垄断权利才逐渐被打破。随后,在2002年和2004年,受政策允许,才又有国内8家化肥企业被赋予了进口钾肥的权利。
  
  据知情人士透露,为了争取到钾肥进口机遇,打破钾肥进口垄断,其余的几家公司也曾多次寻求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的帮助,在2005年底甚至引起了一位国务院副总理的重视,但最后争取政府方面支持的结果是,在2006年,由商务部出面主持,制定了“钾肥进口联合谈判规则”,形成了日后钾肥进口领域中极为著名的“二八分成”共识。
  
  所谓“二八分成”的主要内容是,钾肥进口联合谈判只能由中化、中农两家负责对外签约,剩下的8家企业按照需求再和中化和中农的海外子公司签约。8家企业的一致看法是,这实际上意味着中国进口钾肥权100%还是在中化、中农手里。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虽然按照2006年之后中国进口钾肥谈判的“内部规则”,是中化、中农和联盟的一家代表参与主谈,但中化、中农与外商谈判成功之后签订的钾肥进口合同却对外绝对保密,甚至包括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在内,都不了解合同的具体内容,参与谈判的其他8家企业推荐的代表更是无从知晓。
  
  这使得两家垄断巨头通过钾肥进口所获得的利润,对外界来说始终是一个谜。
  
  2005年之前,国家规定钾肥进口的经营价格是“实际总成本+1.7%”的毛利率,2005年毛利率调低至1.2%,2009年2月10日国家将其调低至1%,按政策规定来说,都是有严格限制的,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在2008年上半年之前,中化、中农从经营钾肥中获得的利润高达1000元/吨,在经历2009年效益滑坡之后,从今年开始,中化、中农在经营钾肥中获取的利润又开始上升。
  
  需要大量进口吗?
  
  从2004年开始,中国连续8年推出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当时的背景是,在经历连续多年的粮食歉收。当年,中央高层为了保障粮食安全问题,针对化肥行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中国钾肥进口也突增至735万吨,比上年多进口78万吨。业内人士表示,实际上从2004年以来,中国进口钾肥总量一直高于实际消费总量,钾肥进口量稳居世界第一,国际钾肥市场甚至有种说法,是中国超大量的进口钾肥,将低迷了10多年的国际钾肥市场一步步拖上岸来。
  
  与此同时,由于中化、中农连续多年大数量进口钾肥,进口钾肥的价格又一涨再涨,而农民的购买能力又难以匹配,下游需求逐步减弱,因此中国钾肥的实际耗量已经处于下降。尤其是2008年国内许多复合肥企业遭遇困境,中化、中农等方面的下半年销售钾肥量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导致中化、中农等方面的钾肥库存越积越多,最直接的表现是,2009年中国进口钾肥下降至198万吨。
  
  数据显示,当年由于国内钾肥价格大幅下跌,中化化肥2009年亏损14.4亿元。2009年中化化肥公司的总收入为270.1亿元,较上年的453.9亿元下降40%。
  
  部分专家认为,目前中化等钾肥进口企业所谓国内每年钾肥需求超过1000万吨甚至达到2000万吨的说法,都有炒作之嫌,从实际的钾肥销量来看,近几年中国每年钾肥的消费量大约在700万吨左右。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目前钾肥年生产量已经超过500多万吨,到去年底为止,仅仅是中化、中农两家企业也有200万到300万吨的库存钾肥。如果结合中化集团负责人透露的今年钾肥进口数量,三方面的数据综合起来,到年底国内钾肥库存仍然会保持较高。
  
  该人士称,在经历2009年的巨额亏损之后,中化化肥公司也应该谨慎对待钾肥进口,尽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 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