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预料到,从必和必拓收购Potash引发的钾盐行业自危,到中国资本海外投资或将引发产能过剩,此间变换只不过一年的时间。
“供应环节的高度垄断,导致钾肥价格近年居高不下,同时逼迫各国大力投资、自行快速发展钾肥产业。现在全球30多个大项目在建,就会造成过剩的潜在危机。”10月19日,中国钾盐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魏成广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
下月将赴加拿大参加世界第二届钾盐大会的他,准备呼吁全球钾肥供应商、消费国之间,理性构建新的定价、供应体系,以避免行业危机。
“我们认为,全球应建立一个钾肥的生产与贸易的协调机制,更加尊重和符合市场化规律。”他说。
中资企业扎堆出海
根据上海钾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最新研究数据表明,在2012-2014年的未来3年中,全球将出现钾肥产能过剩的问题。
2011-2015年,全球有30多个相关钾盐项目在建设,预计全球的钾肥产能将从2010年的4270万吨(折纯),增长到2015年的5960万吨(折纯),北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钾肥供应区域,占全球潜在的供应量的39%,其次是东欧、东亚、西亚以及拉丁美洲。
如果这30多个在建项目,能按计划建设投产,到2015年,全球钾肥过剩量将达到1600万吨(折纯)。
以中国为例,除了青海盐湖、新疆罗钾的扩产计划外,老挝和加拿大成为海外找钾的重点国家。
据中国钾盐工业行业协会透露,云天化集团中寮矿业、四川开元集团、中国水电、中农矿业公司、北京普悦等五家企业,在老挝投资的设计产能未来将达到685万吨。其中,中农矿业、中国水电首期10万吨级别的钾肥已经开工建设,中国水电老挝钾肥项目预计2012年投产。
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长联石油、中川国际、盐湖太极集团、兖州煤业等四家企业已经拿到了钾盐探矿权,预计发展到600万吨。其中中川、长联、太极3家在加拿大拥有7600.1平方公里的在矿面积,占加拿大钾肥开采面积的17.4%。
我国的钾肥生产也在快速跟上:今年以来,青海盐湖集团和国投罗布泊公司均启动扩产计划,合计新增产能近300万吨。
垄断导致价格虚高
目前,全球钾肥生产高度集中于北美和前苏联地区,其他国家的钾盐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这就是为全球的钾盐消费提供了控制条件,造成一些国家对钾肥输入的依赖性,并且这种垄断趋势还在不断加强。
2010年8月,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向钾肥业务全球第一的加拿大钾肥公司Potash发起总额385亿美元的收购要约,一时间撼动业界。今年6月,俄
罗斯乌拉尔钾肥也宣布完成与其竞争对手的合并。
与钾肥供应过度集中相对应,钾肥价格被一再推高,造成各个国家的农业种植成本上升,也令各个国家为进口钾肥资源和价格谈判焦虑。
今年下半年,我国企业敲定的钾肥进口价格达到450美元/吨,较上半年增加了70美元/吨。虽然在国际市场上这个价格不算高,但仍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形成一定压力。
“据我在加拿大考察时了解的情况,当地的钾肥生产成本仅100多美元/吨,”魏成广表示,较大的利润空间下,推动全球30多个钾盐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外,也让合理消费受到了抑制。
过剩已是必然
按照产业政策,目前我国钾肥产业以“自产、进口、境外1:1:1”为目标,逐步实现自给率的提高。
上述国内外项目,这些都是支撑中国钾肥消费的源泉。中国在“十二五”之间,已开工钾盐项目将新增加1353万吨以上的钾盐资源,加上中国现有的产量600万吨,中国的资源量预计将达到1953万吨(不含拟开发的加拿大资源),届时中国的消费将实现自给。
“巴西、泰国、老挝,乌兹别克斯坦、刚果、埃塞俄比亚等国家,也都在筹划发展钾肥产业,一旦全球出现过剩一倍的钾盐产量,钾肥企业面临着工厂开工率严重下降,约有6000万吨的钾肥产量无处消化,钾肥产业的工人也面临着失业。”
魏成广指出,导致这些的诱因是,全球缺乏一个协调发展的机制,本来全球现有的装置和产量,可以满足消费的需求,但是,由于钾肥为少数国家控制着全球的消费,在制定消费价格时,缺乏对各个国家农业消费所接受的价格实际情况,一味追求经济利益,造成一些国家抵制高价钾肥的举措,使得钾肥产量出现交不出去货的尴尬局面,给钾肥生产企业也造成很大的损失。
“这里面也有信息不对称的缘故,造成一些国家在钾盐产业投资以及扩大产能方面产生偏差,出现了增速过快等问题,”他说,“所以我们这次在加拿大,将倡导建立一个世界供应的钾盐市场体系,从生产、供应、定价、消费各个环节展开商谈。”